基金配息變變變 掩護性買權ETF投信新歡
- 白富美
- 10月15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台灣基金族愛配息,配息來源的多元化,現在連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ETF,成為多重資產類型基金鎖定新投資標的,一來增加收益,二來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
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算是一種衍生投資工具,基金最早採用此投資策略以,大家耳熟能詳就是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以股票、可轉債和高收益採取333投資配置著稱,其中再加上股票會承做掩護性買權,這類買權可賺取權利金,挹注基金的收益來源,這也是收聯收益成長基金在推出時就以高達9%配息率,吸引市場目光,風靡全台,遂贏得神九基金美名。
提高基金收益來源,有的投信會透過期權,有的股票基金為提高收益也會承作相當大比重的掩護性買權,例如貝萊德全球智慧數據股票入息基金,高息股票可以配發股息挺多只有3%左右,惟貝萊德這檔基金配息率來到7-8%,其中4%收益來源就是來自掩護性買權的股利金收益。
貝萊德投信,靠這檔高配息基金,加上行銷策略上主打「後收級別」,成為銀行熱銷基金,更一舉成為台灣人持有金額最多的境外股票基金,打敗自家的貝萊德國際科技金和摩根-美國科技基金。
收益的來源,除股息和債息之外,掩護性買權成為基金界看好的收益新天地,惟相較安聯和貝萊德是將基金投資組合裡的股票,挑選部分做掩護性買權,中信和柏瑞兩家投信即將募集發行的新基金-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和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有志一同選擇「掩護性買權的ETF」。
中信優利多重資產採433配置,納入美國四大指數掩護性買權ETF
今年來市場持續受關稅法案、通膨、經濟數據飄忽不定等事件干擾,加上美國大咖們,例如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近期談話中點出當前股市估值已高,儘AI不斷推升美股衝高,惟亞馬遜或摩根大通銀行的CEO們陸續發表對科技股估值的擔憂,市場步入高檔震盪,投資操作難度大增。
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羅世明表示,從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股市估值已走到相對高點。
股價來到新高,到底如何觀察,中信投信以全球不確定指數(World Uncertainty Index)於今年創下歷史新高(2008/01至2025/ 06),再以彭博的數據來看(截至2025年9月24日)MSCI世界指數未來12個月本益比已達20.3倍,已與近3年來高點20.4倍,相當接近,且其2026年預估股利率僅約1.78%,遠遠低於無風險利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4%左右水準。
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羅世明指出,因應當前投資環境,即將在10月27日募集發行的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規劃433配置策略,打造全新收益戰隊,配置40%被動式掩護性買權ETF(Covered-call ETF),另配置30%債券及30%高息股,讓投資人值此全球股市來到相對高檔時,能夠持續在市場投資,除持續創造收益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控制投資下檔風險。

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羅世明進一步解釋,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配置的被動式掩護性買權ETF(Covered-call ETF),相較於傳統股債等大類資產,債息、股利及資本利得對總體經濟、利率環境的變化相對敏感,掩護性買權ETF可以創造現金流又,同時也可以降低資產波動。

掩護性買權策略:針對同一標的,同時買入標的與賣出該標的買權(Call Option),選擇權賣方,收取權利金收益;而買權履約時,由此前買入標的掩護賣出買權的損失,但仍承擔買權未履約時此前買入標的之下跌風險,權利金能提供收益穩定性與抵銷部分標的下跌損失在股價大跌時,在股價大跌時和股價盤整時,更能彰顯掩護性買權策略,優於單純股票策略。
雖然近十年來標普的500指數的表現,相較標普500指數掩護性買權指數表現佳,但在20215、2018和2022年股市拉回時,標普500掩護買權指數相對抗跌,若再比較波動度,掩護性買權指數的波動相對低,標普500指數十年的波動度逾18%,但掩護性買權指數只有13.5%。

掩護性買權投資,可以個股,當然也有專作這類型投資的被動式ETF,值此美股來到相對高檔之際,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羅世明表示,投資先求穩,其管理新基金除將配置資產在高息股和債券(投資級和非投資級皆有),再搭配三到四成比重在被動式的掩護性買權ETF。

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羅世明分析,雖然2026年總體經濟擴張、企業獲利成長及貨幣政策持續維持寬鬆,不過,此時投資人應開始思考將部分投資策略,由積極成長調整為相對穩健的收益組合,訴求在兼顧資本利得、收益分配的目標下,能進一步降低受市場波動影響的風險。
羅世明補充,現在環境下,要多元化手上投資組合,透過多重資產型基金,投資於股票、債券、基金受益憑證與REITs等全球各類資產,投資又以追求收益為重點,選擇標的以涵蓋高息股、債券及收益型ETF和掩護性買權ETF,對想要一次囊括全球趨勢收益資產的投資人,不論是單筆投入或定期定額都是合宜的投資工具。
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於10月27日開始募集,計價幣別有新台幣、美元兩種級別,收益分配採月配息機制。
![]() | ![]() |
![]() | ![]() |
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股債掩護性買權ETF雙管齊下
相較中信投信的股票布局選擇高股息的股票,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相對看好AI帶動美國科技成長,股票布局上相對專注在成長股,但在防禦性資產和掩護性買權的配置上,更將因應景氣循環做動態調整,掩護性買權的投資範圍,不只有股票,還有債券,雙重權利金機制增加收益的來源。

隨著美國政府關門利空鈍化、聯準會(Fed)降息預期升溫和AI科技題材持續受資金青睞,帶動美國股市近期呈現上漲態勢。柏瑞投信表示,美國勞動市場雖放緩,但有助於減輕通膨及企業成本壓力,預料Fed將有更大降息空間,進一步支撐美國股債市上行。透過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策略,可望兼顧美國資產增長與收益機會,同時把控市場高檔震盪的風險。
柏瑞投信指出,美國在全球股票與債券市場的占比高達五成,代表美國坐擁全球最大且流動性最好的股票與債券市場。對投資人而言,前進美國金融市場不僅代表資金較能夠進出自如,也代表美國是最能承載大型資金、提供效率交易與創新機會的市場。因此,鎖定美式核心資產,將是在當前全球資本環境中相對具有流動性、且具成長潛能的選擇。
而在多頭行情欲小不易的環境下,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江仲弘指出,投資上除了瞄準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更要聚焦未來科技股的主升段。科技類股受惠於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的支撐,而生成式AI也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經濟的新格局。

觀察近代經歷5次科技革命,從1982年的個人電腦問世開始到1991年的網際網路發明,一直到2022年人工智慧的推出,在科技技術變革呈現加速堆疊的趨勢帶動下,也一路拉抬美股的漲勢至今。從2015年以來,那斯達克100指數(Nasdaq 100)的總報酬表現逐步超越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近年來的差距更是明顯拉大,突顯出長期投資創新科技企業,不僅能放大成長潛能,更有望創造優於大盤的長期價值回報。
此外,與S&P 500相較,Nasdaq 100在不同季度的企業營利率表現,在多數時間皆大幅優於S&P 500,是相對具競爭力的核心資產之一。
投資人愛科技股,但又怕受傷害,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江仲弘指出,此時投資就要透過雙重債券配置,管控投組風險。全球市場近期受地緣政治、通膨壓力與政策轉向等多重因素干擾,股票的年化波動度均較過往有所提升,因此適時佈局債券有機會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尤其同時布局美國公債與美國非投資等級債等兩項資產所形成的槓鈴策略,將有望在不同景氣循環中減輕市場波動的影響。
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是目前全台境內首檔同時運用「股+債+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策略」,以股四債六為核心,結合掩護性買權ETF(約一到兩成)來強化收益彈性,一方面參與科技股主升段行情,還能透過靈活運用股票、債券的掩護性買權,以降低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惟上述配置仍將隨市況進行調整,並須留意美國股債市仍有波動風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