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帶動 台股上看兩萬八 拉積盤vs百花開

已更新:1月21日


ree

台股2025年新年開盤以來,上漲近千點,台股 2024 年創歷史新高,全年上漲 28.47%,2025年有機會再刷新高嗎?台股估值偏貴嗎?2025年如何投資台股可以趨吉避凶?


筆者特別整理野村、瀚亞和保德信三家投信對台股評價和投資趨勢,以及鉅亨買基金的台股推薦,提供網友參考。




台股野村中性偏多,瀚亞預期刷新高,保德信四千點箱型整理
ree

台股不斷創新高,投資人目前到底要居高思危?還是台股會強者恆強,歡樂派對會持續下去?研判的關鍵,有三:一是基本面,二是股市評價,三是資金流向。


台股的基本面,當然還是要看經濟成長率,由於台灣是外貿依存度高,與全球經濟榮格密不可分,三家投信對2025年的經濟看法均呈現正面的評價。


野村投信姚郁如:台灣經濟成長率3.26%,與全球GDP增長率3.2%相當。

ree

野村投信指出,IMF預估2025年全球GDP成長3.2%,市場預估2025年至少有2碼降息空間,美國經濟仍享有降息效應的支持,GDP可望保持2%以上增長。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台灣經濟走向跟美國差不多,成長略為降速,可望保持溫和態勢,從主計處最新的估計來看,2025年全年GDP年增率仍有3.26%,領先指標也保持高位,資通訊相關主力出口產品預料仍將受惠全球AI資本支出成長,持續扮演強力的台灣景氣根基。

野村投信:台股中性偏多,選股不選市,切忌追高。

ree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預期,台股整體EPS仍可維持雙位數以上成長,獲利挹注全年股市上漲的趨勢不變,長線走勢仍將緊貼基本面,避開有題材、但還沒有實質獲利貢獻的股票,選股不選市仍是2025年台股投資的主要策略,資金基本上還是圍繞AI,投資心法上要不追高,戰略上分散佈局以降低風險。

瀚亞投信:台股有望續攀新高,從周期來看,蛇年台股平均漲幅是12生肖裡第三高。

ree

瀚亞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姚宗宏表示,全球進入降息周期,景氣及多數產業有望加速復甦,有利於2025年台灣多數產業業績有機會回到成長軌道。


新款AI伺服器GB200系列將於第二季進入大量出貨階段,AI邊緣裝置潛在需求將持續樂觀,有助於多數產業生產力循環向上,對於台股看法仍中性偏正面。


值得注意,根據台股生肖周期來看,台股在蛇年表現是12生肖裡第三高,經濟基本面有支撐下,瀚亞投信預期,2025年台股仍有機會持續創新高。

野村和瀚亞:台股公司盈餘成長2025年仍有兩位數,推升台股的關鍵。

ree

台股要有表現,看經濟基本面外,更重要的是企業獲利,野村投信指出,雖然2025年預估企業盈餘成長相較2024年放緩,但仍有逾22%成長率。


瀚亞投信指出,2025年台灣整體產業獲利成長性趨緩,但還是有亮點,電子產業成長性仍將優於其他產業,尤其AI等創新科技族群,傳產及金融股則因基期關係,獲利成長性將趨緩。


再從2023-2025年台股和三大產業每季獲利成長來看,2025年最有表現類股仍是在電子、科技。台股2025年四季的企業獲利成長以第四季最佳,電子業則可以在未來四季都有兩成以上獲利增長速度。

台股評價貴不貴?拉積盤推升台股估值,拉長時間,台股才重拾漲勢。

資料來源:野村投信綜合理。
資料來源:野村投信綜合理。

2024年台股創新高,野村投信分析,不論是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都是在近八年來均值的一個標準差之上,儘管從大盤數字來看,台股的確不便宜。但從長期趨勢來看,單看本益比,全球金融嘯之後,台股本益比約在15倍,目前台股本益比在20倍上下,相較上世紀的90年代,本益比在20-35倍之間,台股拉長時間來看,並不算貴。


再與亞股相比較,台股從2005年以來到2019年相較MSCI亞股是處於折價,轉折是在2019年之後,台股才相較亞股一路走強,這一波走強也還沒有重返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榮景。

ree

瀚亞投信分析,台股估值偏高,主要反映台積電的高評價,若扣除台積電,目前台股評價約略落在1.65~1.8倍區間。


2024-2025年台股股價淨值比(PBR)約2.33和2.16倍,高於長期平均(5年的1.74倍,10年和20年的1.63倍),但PBR過去20年的低谷是0.95倍,峰值是2.28倍。


但若扣除台積電的台股PBR,2024和2025年是1.67和1.55倍約1.6~1.7倍,雖然仍是高於歷史均值(5年的1.41倍,10年的1.39倍,和20年的1.47倍),但相對2007年峰值的2.2倍,台股估值相對是合理。

2025台股向上攻,靠內資外資?

ree

掌握台股基本面和估值後,再來就看資金動能,過去市場喜歡將目光放在外資的動向和加碼標的,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根據數據指出,這一波台股的強勢,是內資推出的行情,外資在疫情以來,只有2022年淨買超台股逾85億美元,其他四年都是在淨賣超台股,規模小則143億美元,大者366億美元。


再從產業來看,儘管AI大趨勢下,全球投資人莫不緊抱台積電,但外資在台股卻是淨賣超半導體,淨買超反倒是航運、石化和金融等非科技股。內資淨買超除科技股外,也擴散到各類型產業,算是百花齊放。

2025台股後市可期,指數上看兩萬八?保德信預測4000點大箱型整理

ree

台股創新高,不論估值計算,各方看法不一,但長線投資人如投信,無法看空市場,預期2025年台股在企業獲利可期下,大盤指數還有刷新紀錄,但漲千點是大漲,漲一點、十點也是漲,指數價位不易預測。


瀚亞投信根據市場對台股本益比預估,列出指數相對位置的對照表,若台股本益可以再擴張到21倍,指數上看27,941,與兩萬八就是咫尺之遙。


保德信預估,2025年台股企業獲利仍能維持超過15%的高速成長,其中科技族群年增幅有望達26%,為類股之最,以未來四季EPS搭配GDP及EPS年增率,以及台股長期平均本益比17倍推估,明年指數有望再創新高,而大箱型區間高低點位落差4000點。




野村鎖定半導體高速運算和生成式AI,綠能和電網

從過往經驗來看,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指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的台股表現都不錯,藉以反映北美市場傳統聖誕消費旺季出貨潮、年底作帳行情及元月行情。2025年輝達B系列伺服器大量出貨期,將呈現淡季不淡格局,有望延續這股多頭士氣,台股一有拉回都是進場契機,電子股投資建議標的鎖定半導體、高速運算、生成式AI相關等,傳產股則看好綠能及電網產業。


野村投信2025年台股投資建議

觀察重點

大盤走勢

投資策略

看好類股





科技

傳產

川政2.0

2025年盈餘持續成長有利台股後市表現

AI 應用由資料中心(data center )逐漸擴及 邊綠裝置(edge devices),需求成長優於其他科技產業

半導體,高速運算,AI 相關

綠能,電網

資料來源:野村投信;資料日期:2024/12

瀚亞投信:AI供應鏈、運算高速傳輸,利基和低基期產業和高股息

瀚亞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姚宗宏也看好聯準會降息周期,有利於2025年多數產業業績有機會回到成長軌道,新款AI伺服器GB200系列將於第二季進入大量出貨階段,AI邊緣裝置潛在需求將持續樂觀,有助於多數產業生產力循環向上。


瀚亞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姚宗宏指出,持續看好半導體先進製程、AI邊緣裝置,低基期景氣循環產業(如:車用半導體、航運),預期業績有機會因中國救市提前進入旺季。AI產業持續發展,成長值得期待,建議投資人採定期定額、拉回買進方式進場佈局。


瀚亞投信認為,台股雖然整體中性偏正面看待,但市場恐因2024年第四季經濟數據不佳,川普新政恐導致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出現動盪,所幸全球仍處於降息趨勢,可望刺激終端需求回升。台股產業可以聚焦六大主流產業:

  1. AI供應鏈

  2. AI邊緣運算

  3. 高速傳輸

  4. 利基型產業

  5. 低基期景氣和循環產業

  6. 高股息

保德信看好AI帶動相關中小型百花齊放

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郭明玉認為,半導體和AI相關產業依舊為台股投資主軸,特別是對美國而言,保持在半導體領先性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台灣科技領域與美國是合作關係,因此台灣電子業仍有機會隨著AI和高速運算需求而增長,並藉由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升級帶動相關產業供應鏈持續受益,特別是晶圓代工、高速運算和生成式AI相關個股。


隨著資金回流美國投資,基礎建設升級將伴隨而至,預期智慧電網建置、大型機械、自動化、機器人相關非電產業料將受惠;另一方面看好金融監理鬆綁,貨幣政策傾向寬鬆可望有利金融業。

 

台股已連續數年由權值股領軍,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認為,此狀況在明年可能轉變,首先是見到第四季起不少中小型股已率先創高,預期中小型股有望在AI新一代晶片的挹注之下,相關零組件廠商能首要受惠,且由於中小型股的獲利外溢效應往往較大型股延遲,在台股企業獲利成長趨勢不變的環境下,中小型股將能受惠外溢效果帶動獲利成長加速。

鉅亨買基金:2025年投資,台股基金掌握AI長期多頭行情

 

2024年台股基金表現,主動式(非交易掛牌)台股基金(含主題式),平均績效是22.43%,台灣加權指數表現則漲幅高達28.47%。主動式台股有62檔表現優於平均值,有打敗台灣加權指數者只有33檔,由於是台積電拉抬台股行情,台股市值型ETF表現相對亮麗,另外槓桿型正向 2倍的台股ETF,隨著台股水漲船高,自然表現亮麗。


反倒是2024年最吸金的高股息訴求的台股ETF,表現不僅輸給大盤, 截至11月底表2列年10檔最吸金的台股ETF,除富邦采吉(非高股息訴求)表現亮麗,其他九檔,有5檔有兩位數的績效,10-23%,另外2檔ETF績效是個位數,兩檔是破發。


「鉅亨買基金」認為,台灣經濟基本面強勁,加上受惠AI需求增加,台股 2025 年的行情依然看俏。2025 年四大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將 突破 2,600 億美元,台灣是全球 AI 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預期將進一步推升台灣企業的成長動能,預估台灣企業獲利成長率 2025年,預估可達到 22.4%。在 AI、雲端、高效能運算等科技產業需求驅動下,台灣作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核心角色,未來發展值得期,台股基金值得納入投資組合。

主動式台股基金有經理人管理,買價公道,合適長期投資

儘管今年市值型台股ETF表現相對亮麗,投資台股ETF仍有券商交易費和千分之一證券交易稅,再者投資人申購台股ETF是在次級市場為主,在市場熱絡時,投資人經常是溢價買到台股ETF,若透過券商系統做定期定額投資,更無法掌握自己是否買貴(係指市價高於基金淨值)。


投資人透過定期定額申購非掛牌的台股基金(俗稱主動式基金),沒有次級市場投資氛圍干擾,買在基金投資合組當天淨值,不會有市價高於基金淨值兩種價格,對要做長期投資的人反而更公道。


再者,基金經理人主動管理,長期基金表現更是遠遠跑贏大盤,更合適做長期定期定額投資,至於選擇那檔基金,除考慮基金績效、基金規模和基金公司的口碑和投資研究實力,都是要納入考量。


鉅亨買基金指出,目前台股基金在基金平台上不僅沒有買賣手續費,也沒有證券交易稅,可以降低投資人的交易成本。


表一:主動式和ETF台股基金2024年績效龍虎榜

主動式台股基金

2024年

台股ETF(含科技主題式)

2024年

台新台灣中小

47.47

元大台灣50單日正向2倍

58.29

富邦富邦

46.48

群益臺灣加權指數單日正向2倍

56.45

富邦精準

40.61

國泰臺灣加權指數單日正向2倍

56.2

復華復華

39.23

富邦臺灣加權單日正向兩倍

56.19

野村台灣高股息

38.91

富邦台灣科技指數

55.64

台新主流

36.62

富邦台灣采吉50

48.53

復華全方位

36.52

元大台灣卓越50

48.17

富邦精銳中小

36.39

富邦台灣加權正2

47.97

富邦台灣心

35.58

元大台灣電子科技

46.63

凱基台灣精五門

35.55

國泰台灣 5G PLUS ETF 

45.23

國泰國泰

35.41

富邦台灣摩根指數股票型基金

43.63

國泰小龍 新臺幣

35.34

元大摩臺

43.37

台新中國通

34.61

中國信託特選小資高價30ETF

43.35

台中銀大發

34.11

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

40.57

富邦長紅

33.96

富邦臺灣公司治理100

40.17

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

33.49

富蘭克林華美臺灣 Smart ETF 

39.88

富邦高成長

32.31

國泰台灣領袖 50 ETF 

36.87

安聯台灣智慧

31.93

野村臺灣創新科技 50 ETF 

36.46

國泰台灣高股息

30.48

元大臺灣 ESG 永續 ETF

35.98

安聯台灣大壩

30.15

群益台灣 ESG 低碳 50 ETF 

33.54

主動式台股基金平均報酬

22.43

台灣加權指數

28.47


表二:2024年主動式科技型台股基金和熱銷10檔台股ETF的績效

主動式科技型台股基金

2024年

2024年熱銷十檔台股ETF*

2024年

台中銀數位時代

43.24

富邦台灣采吉50

48.53

富邦科技

38.08

凱基台灣優選高股息 30

22.48

國泰科技生化

36.48

大華銀台灣優選股利高填息30

18.12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

34.47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17.32

路博邁台灣 5G 股票

33.75

元大台灣高股息低波動ETF

15.49

安聯台灣科技

32.57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

10.28

摩根新興科技一般型

32.08

元大台灣高股息

7.05

瀚亞高科技

30.57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

4.06

統一奔騰

28.72

元大臺灣價值高息ETF**

-6.21

台新2000高科技 A類型

28.37

統一台灣高息動能 ETF **

-4.97

上述兩表格的資料來源:理柏,統計截至2024/12/31。*淨申購排名,截至2024年11月底,**基金係2024年3月底成立,尚未有全年績效,遂以成立以來績效做為觀察。

留言


免責聲明
基優網/Fundlover的統計、文章和專欄係為團隊觀察和研究,基優網/Fundlover團隊盡力提供正確的資訊,文章純屬分享,投資有風險,投資人宜自行判斷、明辨標的之合宜性。

menuicon-03_edited.jpg

© 2014 by 基優網Fundlov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