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台基金管理資產規模攀上歷史新高,四大業務總管理資產高達新台幣13.53兆,投信業者淨利也水漲船高,攀向158.76億元歷史新高。
營收冠軍是安聯投信,以新台幣99.75億元摘冠。
元大投信以新台幣25.47億元、持續蟬連「淨利王」的寶座。
每股獲利王則由安聯投信以每股逾57元,稱霸業界。
ETF夯,那家投信靠發ETF對每股盈餘最有貢獻,在15家ETF業者裡則由中國信託投信以每股盈餘(EPS)16.53,摘下金牌。淨利年增率,富邦投信以71.59%最具爆發力。
日盛投信去年台股基金表現冠軍,帶動公司財務表現,2023年淨利成長率是業界冠軍,高達36284.53%。
2023年是台灣基金產業管理資產規模大爆發的一年,投信暨投顧管理總管理資產規模大增新台幣2.7兆元,以境內基金規模增加1.9兆最多,全權委託帳戶居次4,162元,境外基金增加3,866億元,私募只有1.3億規模成長,全體基金業者的總管理資產年增率近25%。
2023年台灣基金公司管理資產大增暨整體業者平均財務表現
基金業者管理資產規模大躍進,財務表現有跟著水漲船高嗎?由於2022年全球股債重挫,基金業者管理資產也跟著縮水,不論是在營業收入和淨利上表現都不如2021年,但2023年市場反彈,加上資金大舉流入和市場觸底反彈,基金業者總體表現可圈可點。
例如營收突破六百億大關,2023年投信和境外基金總代理的投顧共53家業者,營收(基金管理費、基金銷售和諮詢顧問等費 )合計626.39億元,營業支出(通路費用支出、薪資和辦公租賃等各項業務開辦支出)逾462億,淨利合計達141.14億元,綜合損益總額逾140.44億元,這四項財務數據都刷新紀錄,稅收方面貢獻亦然,去年全體業者納稅總額達34億元。
這些財務數據創新高,基金業者股東的荷包呢?53家基金業者的平均每股盈餘(EPS)達5.74元,相較2022年成長31.75%,創下歷史新高。在基金市場看似一片前途似錦,值得注意,仍有13家投信暨投顧業者淨虧損,12家綜合損益也是負數,13家每股自然是虧損,從小虧0.02元到每股虧損2.19元不等。
營收五雄─安聯、元大、摩根、國泰和野村
看完整體業者的平均表現,再來從單一財務項目,逐一檢視各家業者的特色:
若以營收表現來看,安聯投信堪稱是2023年投信營收王,全年營收直逼新台幣百億元,精準點的數據是99.75億元,第二名是元大投信(51.89億),第三名是摩根投信(45.41億),第四名是國泰投信(43.18億元),第五名是野村投信,以33.69億元,險勝復華投信(33.49億),五家堪稱是基金營收五雄。
2023年基金營收表現最佳前十家公司
元大蟬連淨利王,安聯、野村和摩根三家擠入淨利前十大
營收大小,與資產規模有關,但基金公司淨利要看管理資產規模,更要看基金特性和企業經營理念。
若以淨利表現來看,元大投信持續保持淨利王的頭銜,全年淨利25.47億元,第二名是國泰投信(21.92億元),險勝安聯投信(21.34億元),安聯暫居淨利第三名,也是擠入前十大淨利的第一名外資。
野村投信以14.18億淨利,排名第四,復華則以13.04億元排名第五。淨利前十大基金業者,只有三家是外資,七家是本土投信,這七家本土投信都是靠ETF近來資產規模大躍進,但仍有不少業務比重是在主動式基金,例如復華、群益和統一,ETF業務占比較高的元大、中信和國泰,去年靠ETF有賺進一個資本額。
2023年基金淨利表現最佳前十家公司
再仔細檢視,中信在2021開始獲利以來,連續兩年(2022和23)年連續兩年淨利就賺進一個資本額,主要是中信資本額僅3億,資本額大的元大(22.8億)和國泰(15億),2023年淨利才有賺到一個資本額,2023年靠ETF發行大賺一資本額的投信累計有三家。
值得注意,投信支出,儘管安聯投信是營收王,但營業支出也是不小,光在支付通路佣金費用上就要花60億元,營業支出大者又以主動式和靠銀行通路銷售者為主基金業者,除安聯之外,摩根投信通路服務和佣金支出,高達20億。
EPS的五霸─安聯、野村、復華、中信和貝萊德
基金業2023年業績大爆發,公司賺錢,股東更快樂,但在53家投信和境外基金總代理,那家每股盈餘(EPS)最高,數字高低,除公司要能賺錢之外,在外流通股數的多寡才是關鍵,由於元大和國泰都是股本大的「大象級」投信,因此每股盈餘通常無法名列前茅,反倒是長期股本穩定者,才有機會成為EPS王。
2023年EPS王,就由安聯投信摘下,每股盈餘逾57元,野村投信則以每股32.44元排名第二,復華以每股17.74盈餘拿下第三名,中信的每股盈餘高達16.53元,是以ETF發行主力投信裡EPS最高者(以ETF業務占比來看,中信比重逾七成,復華雖靠00929紅透半邊天,惟ETF業務占比僅有四成)。
2023年EPS表現最佳前十家公司
近年來ETF大流行,非ETF的基金業者面臨業務拓展極大挑戰,基金銷售靠銀行通路銷售,就要發行後收級別,造成非ETF基金業者必須提列準備或支應更多通路費用,淨利表現也受影響,基金業者有的靠業外收益提高獲利,以EPS前十大的基金業者,富蘭克林投顧除有業外收益挹注、加上股本只有七千萬,2023年每股盈餘達14.29。
另外也有本業不賺錢,靠出售不動產或其他投資挹注,2023年淨利和綜合損益馬上逆轉正或提高獲利,匯豐、台中銀、聯邦和永豐等多家投信都有類似的情況。
2023年淨利和EPS成長前十大
營收、淨利和每股盈餘(EPS)前十大都是資產規模偏「大」投信,2023年淨利和EPS成長率來看,就有不少有特色的投信出頭天。
以淨利和EPS成長率排名第一的日盛投信,其旗下台股基金也是去年跑贏境內外基金的第一名,本業賺月0.89億元,再加上其業外收入0.79億元(主要是投資有價證券),2023年淨利1.48億元,相較2022年淨利只有40萬,大異其趣。
展新投顧是新加入基金總代理,加上擁有近50億元資產,2023年淨利和EPS相較2022年大幅成長。
全球投顧以全權委託為主力,總代理兩系列境外基金,雖然相關基金在市場知名度不高,惟全委這種法人生意,也是很滋潤,淨利長率高達100%以上。
富邦投信是在主要ETF發行的投信裡,2023年的淨利和EPS年度成長率最高者。
資產規模三千億以上基金業者還有富蘭克林投顧、富達和瀚亞投信,富達因為其他非本業損失、侵蝕淨利,惟淨利年成長率仍有高達462%,另外兩家則是非本業投資有所斬獲,挹注2023年度的淨利。
淨利成長最快的十家基金公司
附註:2024/4/12數字更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