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挑選可信賴基金公司 財報告訴你眉角

已更新:2019年12月19日



常有投資朋友問:「你跟業者很熟,那一家基金公司你最推薦?那檔基金可以買了擺很久?」第二個問題牽涉個人對理財態度,不好回答,第一問題我也一直問自己。最近研讀各家公布財報後,將數據整理出來,對於打算將資金放長的人,從這名單裡或許你可以找到你覺得可以安心的基金公司。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投資,大家也想要挑對基金、跟對經理人和管理良善的基金公司,才能登上財富殿堂。

挑選投資工具時,大家都想會賺多少?這是人性,有經驗的投資人會再問一下:「最大有多少損失?」對於中短期投資者,賺一票就換檔操作,但對於長期投資人,可能更要關心的是「投資管理大家錢的公司之管理能力」,此文特別就50家投信暨投顧公司財報,分析其管理能力,這也是挑選基金和其公司的一項參考依據。根據統計顯示,台灣經營管理最佳五家基金公司分別依序是安聯投信、國泰投信暨投顧、元大投信、復華投信和野村投信。

五項指標 安聯經營管理最佳

這15家經營管理最佳基金公司,係依管理資產規模、營業收入、繳稅金額、淨利和每股淨利等五大指標表現排序、加總計算,列出管理績優的公司。綜合50家投信暨投顧公布的財報數據,2018年儘管市場動盪,但台灣投信暨投顧業者全年資產規模新台幣7.48兆,基金業者整體營收403億元,淨利接近65億元,總計繳交營利事業所得稅合計19.68億元,請見圖1。

檢視這經營管理前15大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未必與總體表現成正比,例如管理資產最大的聯博投信,管理台灣人資產逾九千億元,但公司經營管理和稅務貢獻度等加總起來整體表現,排名僅有第九名,不如資產規模緊追在後的國泰和安聯投信,關鍵就在營業收入偏低。

境外基金的銷售是聯博投信最大業務重心,但根據境外基金觀測站公布聯博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和財報上揭露境外基金銷售的收入,其母公司分潤給聯博投信的佣金推估僅有0.1%,相較其他投信境外基金銷售分潤,明顯偏低,遂造成聯博投信的淨利和每股淨利、繳稅都不如安聯、野村、富蘭克林、貝萊德和摩根等外資背景的投信。

經營表現管理第一名,係由安聯投信奪冠,總體營業收入逾37億元,2018年淨利7.76億元,排名僅次元大投信(10.05億元),由於其股本沒有過度膨脹,每股淨利高達25.78元,加上營業收入丶每股淨利和淨利年增加金額均排名第一,財務上勇奪「三冠王」,安聯投信堪稱是基金業的「股王」。(請見圖一,另有基金公司2018年經營整體表現前十大的互動圖表,此圖表在社群媒體裡無法載入,歡迎運用桌機和智慧手機的網頁搜尋直接連結觀察)

圖1-2018經營管理前15大基金公司


2018年台灣基金業獲利王/Fundlover.com

資料來源:各家基金投信暨投顧公司107年年度財務,基優網整理。富蘭克林係指富蘭克林投顧和富華克林華美投信的合計資產管理規模、營業收入、淨利和每股淨利等,國泰係指投信和投顧兩者。


元大淨利最大 稅負貢獻最多

值得注意,元大淨利雖是各方之最,惟其股本大,每股淨利僅有4.43元;國泰投信雖也有與元大相同問題,惟國泰投顧因為境外基金銷售佳,帶動淨利和每股股利表現亮眼,國泰投信每股淨利4.28,國泰投顧則高達17.2,投信暨投顧合計、拉高每股淨利,富蘭克林投顧和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亦然,投信的每股淨利僅3.07元,投顧每股淨利13.5元。

基金業者對稅負貢獻,則由元大投信拔得頭籌,繳稅金額逼近3億元,繳稅第二多的是國泰,再來是安聯投信。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最多的聯博投信,由於營業收入(與資產規模相當其他投信相比較)偏少,加上支出名目多,淨利僅有2.63億,但其繳稅金額竟然比瑞銀投信(淨利2.35億)還少,其中一個關鍵就在聯博投信運用併購匯達投信產生的營運虧損的可抵扣稅額,營收偏低,加上又有抵扣稅額,其在稅務貢獻度不如其他業者。

貝萊德率先 查核定價移轉

貝萊德投信的財報揭露上,算是外資投信的典範,特別是全球財政單位緊釘移轉訂價問題,會計師特別有針對此議題做查核,其公布的境外基金銷售收入和管理資產規模一起計算分潤,比率在0.5%,相較聯博投信的0.1%,相差四倍,這也是貝萊德投信儘管資產規模僅聯博三分之一不到,但其營業收入僅與聯博只有七億之差,但其淨利還比聯博多一倍,繳交稅負也比聯博多。

柏瑞淨利表現優 勝於三大咖

值得留意,經營管理前15大基金業者,也有不靠境外基金的本土投信,例如復華、群益、統一,整體經營表現不輸外資投信,還有資產管理規模中型者,如柏瑞投信,推出免分銷費N級別基金,必須支應通路不菲的銷售佣金,但其淨利和每股淨利表現不俗,擠入前15排行,表現優於部分資產規模在前十大的投信(例如富達、施羅德和鋒裕匯理)。

幸福企業 施羅德奪冠

根據各家投信投顧公布的財報,2018年總營業支出320億元,員工薪酬福利支出是一大支出,占全體基金業者營業支出的38.5%,各家公司的薪酬福利占其支出的比重從兩成到九成不等,將員工薪酬除以僱用人數求得各家公司的平均薪資,做為觀察員工的幸福指數,並將其排序,可以發現最幸福企業係由施羅德投信奪冠,平均薪資高達480萬(含健保和退休金和獎勵金或股票選擇權在內),其次是聯博投信(393萬),15家幸福基金公司,僅有復華投信以340萬排名第四,其他14家皆係外資投信和投顧。

元大投信雖然淨利高,員工薪酬和福利達6.35億元,但聘僱人員多其平均薪資排序是第25名(新台幣221萬),但其中高管薪酬就高達4.99億元,是各家業者裡高管薪資支出最多者,高管薪資福利第二高者是摩根投信(3.97億)、第三是復華投信(2.76億)。


挑基金,要看績效,做長線投資,更重要的是看基金公司管理。外資投信在台灣基金產業扮演重要角色,但這些外資投信在其網站和任何公開文宣上都會有投資警語上─提醒台灣子公司是「獨立經營管理」,這六個字就很有學問,原本立意是不要靠海外名號、品牌,讓投資人有誤判,但恐怕也限制未來母公司承擔台灣子公司償付責任。

財報資訊透明度仍待提升

外資投信,儘管母公司是國際知名投資管理集團,海外名聲大,是否願意在台長期經營,一直是金管會緊盯基金業的重心,儘管政府有幫投資人嚴管業者,但投資人還是要觀其言、聽其行,公司財報也會透露一些有趣的信息,投資人在挑選基金做長期投資時,特別是因應退休理財,不妨也要檢視這些基金公司是否願意擴大和深耕台灣。

若是肯定的,當然挑選該公司基金、就多了一份信心,若不是,就要審慎思考,避免投資半途,外資結束在台營運,必須被迫提早處理手上基金,有賺錢就眉開眼笑,最怕的是長線套牢,尤其台灣人深愛配息基金,這類型基金淨值(不含息)多半是虧損居多,一旦有萬一,必須忍痛處理。

另外,近年來金融業者必須採取國際財報會計準則(IFRS),也會揭露金融資產之或有虧損/利得,在國際金融市場詭譎多變的今天,2018年台灣壽險公司揭露潛在投資損失就不輕,基金業者財務體質是否健全,有能力因應市場變動導致潛在虧損,而不是一味透過顧問費、資訊費和發放股利等等名義將獲利回吐母公司,財報上的資訊都是值得多加關注,惟遺憾的是有些業者的財報透明度仍有待提升。

【以上數據純屬研究分享,沒有任何投資邀約之意圖,單一年度的財報不保證未來經營,投資仍宜自行研判。】

1,35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