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白富美

配息基金 免分銷費N級別 你知那家投信開市場先河


這年頭大家瘋狂買配息基金,你知道台灣配息基金是誰先倡導?

境外高收債基金,大家對聯博-全高收耳熟能詳,但你知道那一家投信發行台灣第一檔高收債基金嗎?

投顧業者一度狂賣後收級別基金,免錢最貴,卻還有個每年1%分銷費?那一家投信率先市場,發行免分銷費後收級別基金?

答案不是聯博、不是元大、不是大樹公司、不是神九公司

.

.

.

.

.

一張告訴你台灣人多愛配息基金


台灣人瘋配息基金/基優網

不賣關子,答案是柏瑞投信,從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角度來看,這是一家中型基金公司。

柏瑞投信是Pinebridge投資在台灣子公司,或許一般人還是不太熟悉,但談起AIG和香港長江實業李嘉誠,大家就如雷貫耳、印象深刻了。柏瑞投信前身是AIG投信,惟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AIG集團在獲美國政府金援,必須處置資產,李嘉誠之子李澤凱的盈科拓展集團買下AIG資產管理部門,更名為柏瑞投資。

基金投資大家都看績效,這絕對是必要的,台灣基金產業發展亦然,2008年以前台灣人買基金跟股市買股一樣,多半是跟著趨趨和主題走,2000年科技泡沬和生技熱,SARS過後中國經濟大崛起原物料、綠能夯,業者就募集發行相關基金,募滿、募爆、買不到是常態,但基金熱募熱銷…通常後果是慘不忍睹。

聯博全高收夯 代理孕母功不可沒

在那投資人追捧股票基金狂熱的年代,目前台灣人必買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當年是基金業者最不屑和最不看好基金,這檔基金卻鴨子划水,一直到金管會2010年要求境外基金公司公布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時,全市場目瞪口呆,一檔基金竟然台灣人投資規模超過100億美元(逾新台幣三千億元),所有投信和投顧紛紛仿效。

聯博-全高收,何以惦惦吃三碗公飯,全台吸金逾三千億?聯博這檔基金可以熱銷,其實是台灣人將其發揚光大。筆者長期觀察,一定要將聯博全高收「代理孕母(基金由第三方負責代理登記註冊、行銷推薦等銷售服務)」介紹給大家,聯博境外基金早年係由ING投顧(野村投信前身)和AIG投顧(柏瑞投信前身)擔任基金銷售代理,兩家針對台灣特有配息機制,跟海外爭取到聯博設立AT級別,配息可以仿台股,只要在除權基準日進場就可以參與配息(一般境外基金配息計算,係依持有投資天期計算配息金額)。

這種為台灣人量身設計的配息基金,兩家代理為聯博基金打下高收債基金的一片江山,2006年AIG投顧總代理的境外基金管理規模就有新台幣千億元。近20年來,台灣基金業界長江推前浪,柏瑞董事長楊智雅是目前碩果僅存的女戰將。

台灣實施境外基金總代理制度後,聯博在2006年在台成立總代理的投顧公司,儘管初期對外宣稱代理制度不變,但AIG和ING投顧的代理孕母工作終告段落,聯博投顧最終還是收回基金總代理權。配息基金既然有市場需求,當時的AIG投信遂爭取金管會同意發行高收益債券基金,2008年8月發行台灣第一檔高收益債券基金。

柏瑞全策高 第一檔本土高收債基金

低利率時代,配息基金成為增加收益的必要工具之一,儘管曾遭逢2008年市場重挫,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目前規模新台幣298億元,是台灣投信發行規模最大高收債基金,柏瑞系列的高收債和新興債基金,鞏固柏瑞投信是台灣第一大債券基金公司的地位。

2011年以來,投信或投顧業者競相發行和引進高收債基金,市場搶攻配息基金競爭白熱化,境外高收債基金熱銷,除有配息機制外,最重要的是「後收級別(後收手續後通常會有遞延手續費,投資期限未滿先行贖回就要收取遞延手續費,也就是後收手續費)」,不向投資人收取「前收手續費」,賣後收,投資人省了手續費,但後收級別每年有1%分銷費,基金公司還一口氣會先墊給銀行綁約期間的分銷費。

在當年後收級別(B級別居多)可拿到4-5%,正中財富管理銀行的下懷,賣後收級別基金,對銀行根本就是大補丸,投資人還樂於不必付前收手續費,殊不知此級別基金績效每年略遜前收手續費級別,這種資訊揭露不透明,投資人是最大輸家,更有勝者綁約過後,銀行和基金公司未建議投資人轉換級別,投資人持續持有後收級別基金,基金績效自然落後前收手續費級別。

佛心免收分銷費的N級別

金管會終於在2014年正視銷售通路的不當銷售問題,要求基金公司和銷售通路,必須改善和資訊揭露。境外基金業者被要求改善後收級別的銷售文化時,柏瑞投信在2015年8月推出免分銷費用的後收級別─N級別,不僅有助投資人降低投資的前置成本,也不必從基金淨值裡再吐出分銷費,有利投資人的本金百分之百用於投資,有機會提高勝率。

免分銷費用的後收級別─N級別,讓投資人多了選擇和機會,但銷售通路絕對不吃虧的,基金業者必須從基金經理費裡吐出通路費用給銷售機構,而且是整筆預付,基金公司必須犧牲部分當年度營收、支付通路費用。此設計旨在創造三贏,數字會說話,截至去年底,柏瑞投信在N級別基金的市占率高達八成,引領同業競相效尤,更帶動起「為投資人省錢」的新趨勢。

基金產品創新上,柏瑞繼發行全台第一檔高收債基金,2017年1月推出台灣首檔特別股基金,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是主動式同類型基金裡規模最大,再度引領產業風潮,富邦、群益、富蘭克林華美、宏利等投資競相跟進發行特別股基金。

柏瑞創新 引領市場風潮

基金投資的篩選標準,績效一直是必要的關鍵,但投資人的需求百百種,投資也不可能永遠這麼幸運都選到第一名,如何讓基金符合投資人需求,長期穩健致富,這是各家基金公司最大挑戰。尤其在台灣欠缺政府政策(沒有美國401K、英國免稅獎勵投資-ISA、勞退自提自選的機制)支持下,台灣基金產業要能夠追求管理資產規模成長,又要兼顧投資人的權益,考驗著投信和投顧經營團隊和他們的創新力。

說創新,大家一定不認同,台灣人申購境外基金或是投信發行基金,都是舶來品,何來創新?金融產業的任何創新,幾乎是沒有專利的,一個新投資策略,一但有績效,仿效者如雨後春筍,這是金融的全球共通性。惟人百百種,一種金融商品海外熱,台灣未必就吸金,關鍵就在「地方智慧」,聯博-全高收靠「配息」在台灣熱銷,在美國就乏善可陳;過去四年來席捲全台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獨特,創新行銷,再加上9%配息,短短五年吸金近新台幣四千億元,真的令人佩服。

多數基金業者,創新通常是從產品出發,在台灣還要有創新獨特行銷策略,但能從投資人的角度思考,首推柏瑞投信,這個創新更為柏瑞投信在元月抱回2019年《指標》「年度品牌大獎」,3月蟬聯Smart智富「固定收益型基金團隊研究獎」。

柏瑞投信這些創新,係來自公司靈魂人物楊智雅之手,她從AIG投顧秘書、投顧總經理、柏瑞投信總經理,台灣基金界人浮於事,她始終如一、堅守崗位逾26年,在當前險峻的台灣基金生態裡,她的定力和堅持,總是多關心投資人一點,實屬不易。

柏瑞亞太區總裁兼柏瑞投信董事長馬瑞傑(Rajeev Mittal)今年元旦轉任富達亞太擔任董事總經理,柏瑞投信董事長一職就由楊智雅升任,副總經理董俊男獲擢升為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領軍的台灣團隊,市場不僅有口碑,也深獲集團的信賴。


柏瑞投信新管理團隊/基優網Fundlover

筆者長期觀察基金產業:在台灣,政府難像美歐政府給予基金產業更多政策和稅負支持,投信和投顧業者在追求資產規模成長,又要兼顧投資人權益,經營團隊的信念和堅持真的很重要,期許楊智雅的柏瑞投信keep on working,期盼更多基金業者加入,讓台灣基金投資環境更趨良善。

後記

金融市場是一個鬥智的掠奪遊戲,

尤其,台灣投資環境惡劣,

投資人一直是金融機構俎上肉,

犧牲或得罪銷售通路,加惠善變零售投資人,

絕對不是基金公司穩健的經營策略。

如何在無作為的政府、

胳臂粗銷售通路、

董事會要求資產規模成長、

抓住零售投資人的心,

在這些夾縫裡,

能夠找到創造多贏局面的基金管理團隊,

才值得零售投資人信賴,

將自己財富將給他們,

後記是筆者心底的話,

但如此要求基金業者做公德,

只能視為屬愚人節的愚人寄語。

或許這世界更多愚人

才會變得更美好

21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