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銀行買賣基金的利與弊

已更新:2019年6月29日



1988年境外基金登台以來,市場領先者怡富(摩根投信前身)與農民銀行(已併入合作金庫)合作,透過指定信託做為台灣人投資基金的媒介,過去28年來銀行成為境內外基金銷售的第一大通路。

買賣基金找銀行,從你與銀行往來或是銀行是最大基金通路看來,都是很合理的,但近年來市場卻掀起一股從「銀行出走」的投資風潮。

尤其,投資未必賺錢,成本能夠降低,若是打算做長期投資,銀行買賣基金手續費偏高,基金放久還有信託管理費,有的銀行還推薦投資人申購後收型基金。銀行銷售這類型基金不僅可從基金公司獲得優厚的佣金,每年還有分銷費可賺,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銀行獲得好處,並不是基金公司吸收,而是投資人要負擔,間接加重投資人的成本。

銀行銷售基金,不僅可以解決目前資金氾濫無處可去,降低銀行利息支出,還可以賺手續費、佣金、分銷費,這也是低利率時代,銀行搶著做財富管理銀行業務的一大關鍵。

這三種人 還是跟銀行往來的比較好

如此看來,留在銀行買賣基金好像並不是一項明智的決策,惟事實也未必盡然,對於有財金智識的人,懂得另闢投資新管道的,從投資成本來看,從銀行出走是必然的。但有些人仍然需要銀行協助,一種是有錢人,也是銀行或私人銀行的貴賓客戶(VIP),這些VIP不是有錢沒空,就是錢多到必須要請人幫忙,願意付費享受銀行提供理財尊榮。

二是需要理財協助的人,年長者和欠缺金融投資相關專業者,銀行理財專業服務不失為一種方式。

三是喜歡「金融百貨便利性」的投資人。銀行還有屹立不搖的一大關鍵,就是它提供投資人一站購足的金融百貨的服務,一般人錢存在銀行,不必再將匯出就可以直接扣款買基金,贖回時也直接到自己的帳戶,做基金買賣之外,還可以買保險、做外匯或買海外公司債、ETF或股票,這種便利性是有些投資人一時都不願僅捨棄與銀行往來的關鍵。

投資基金的管道變多了,但銀行仍有其存在的必要,但當投資人付出手續費、信託費等成本之後,是否有獲得合宜的投資協助,就全看個人造化、理專的良知和銀行道德。

銀行買基金 手續費管理費貨比三家不吃虧

對於偏好與銀行往來的投資人,其實還是可以貨比三家不吃虧,從網路或報章雜誌都可以找到買賣基金的好康消息,在此提供一份MoneyDJ整理的銀行境內外基金促銷方案

銀行各有提供五到二折不等的手續費優惠,但要享有最優惠的折扣,就須要有與銀行「長期作戰」的準備。

另外,投資人也要不忘了還有信託管理費,此費率的多寡則視各家的規定,有的銀行鼓勵投資人長期投資,超過四年以上者會不再收取管理費,一般是一年以內是收取信託資金的0.1%,第二年是0.2%,放多年就收多久,例如持有一筆高收益債券基金十年,若第11年贖回,銀行就會在投資人贖回時一次收取,第一年收0.1%,第二年到第十年都各收0.2%。

有的銀行信託管理費會再高一些,也有的銀行為吸引客人和鼓勵多次交易,基金投資一年內不收取這項費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和持有基金天期,慎選往來的銀行。

19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