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若無意外,將在11月減少購債,因應QE即將啟動退場,近一周市場資金流向蠻有趣,投資人持續追逐股票風險資產,淨流入股票基金118億美元,但債券買氣降到不到1億美元。
根據柏瑞投信追蹤的主要債券資產殖利率和利差,最近一周亞洲高收債殖利率彈升到10.36%,亞高收利差已擴大到1092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利差的擴大已超越2020年疫情期間的高點。
現在資金流向與基本面,似乎未必同步,例如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口僅新增23.5萬人、是七個月來最小增長、還遠低於預估,由於失業率有下滑到5.2%,但蘋果等大型科技股引領那斯達克指數再創歷史新高,全球股市上漲,那裡漲,資金自然就是去那裡。
依據彭博資訊統計,截至2021/10/15過去一週ETF資金淨流量顯示,整體股票型ETF近週資金淨流入195億美元,對比EPFR的數據,最近一周主動和被動的股票型基金淨流入118億美元,雖然數據截至周三,彭博數據截至周五,雖有兩天差異,但可以窺見,股票ETF基金淨流入多於主動股票基金,主動股票基金有可能處於淨流出、約75億美元。
最近一週,整體股票型ETF近週資金淨流入193億美元,資金流向是:
淨流入美國股市133億美元
淨流入全球股市29億美元
淨流人中國13億美元
淨流人亞太6億美元
淨流入新興市場0.5億
淨流出日本4.2億
淨流出歐洲股市1億美元
淨流出拉美股市0.5億美元
淨流出東歐股市0.3億美元。
EPFR的數據顯示,主動和被動股票型基金淨流入118億美元,資金流向是:
淨流入美國股票基金約58.43億美元
淨流入國際型股票基金55.43億美元
淨流入歐洲股票基金1億美元
淨流入全球型新興股票基金17.74億美元
淨流入亞太股票基金4.87億美元
淨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8.5億美元,其中各地區資金淨出入以新興亞股獲得最多資金挹注。
淨流出全球型新興股票基金7.94億美元
淨流入新興亞洲股票基金16.55億美元
淨流出拉美股票基金市1.51億美元。
淨流入新興歐非中東股票基金1.4億美元
近期股債市波動加劇,惟最近一周全球股市展歡顏,富蘭克林投顧分析,由於美國9月零售銷售與中國出口年增率皆意外優於預期,摩根士丹利及高盛等大型銀行受惠併購與股票交易收入成長,繳出亮麗財報,儘管通膨與升息預期持續增溫,美國將啟動QE退場,非農數據不佳,但市場消化數據後,美國指標債券-10年期債殖利率不升反降,風險胃納改善,激勵全球股市上漲,帶動資金持續擁入股市,尤其是美股。
更多資金流向數據,可以參考文末《全球資金動能》的互動圖。
債券基金買氣轉弱
債市方面,過去一周主要債券指數利差,僅有特別股是收斂,其他則是利差擴大,又以亞洲高收債的利差擴大達99基本點最多,亞洲綜合債和新興市場高收債指數利差擴大也各有20和13個基本點,若以今年以來主要債券利差,投資級、特別股和全球/美/歐高收債券是收斂,亞洲和新興債利差比擴大,又以亞高收利差擴大到434個基本點最多,主要係受中國恆大和房地產違約事件頻傳有關。
筆者過去一年來運用柏瑞投信的數據,追蹤主要債券資產的殖利率和利差走勢,可以發現,亞高收債殖利率已逼近2020年3月高點,利差擴大幅度已超越去年。市場將恆大比擬為中國雷曼事件。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分析,從近期中國政府對外談話和動作,可以窺見北京的定調是:恆大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低,中國防範恆大衝擊經濟和骨牌效應,但不代表政府會出手搶救恆大,尤其持有恆大債券的投資人,投資是個人的選擇、更要自己負責。
當亞高收殖利率已大幅彈升到去年高點,利差也放到1092個基本點,相較過去五年均值是553基本點,亞高收債的投資價值愈來愈高,惟不少人都在問:「到底現在是不是進場承接相關承壓的債券資產?」
投資與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和理財需求,惟從總體數字來看,亞高收債近三周持續資金淨流入,今年以來淨流入也有85億美元之多,顯示「識貨」投資人不少,在這類型債券價格有吸引力時,紛紛進場布局。
值得注意,債券ETF最近一周還有6.5億美元淨流入,但EPFR的統計顯示,截至10月13日的債券基金僅有7,700萬美元的淨流入(含主動和被動式基金),由此可推估主動式債券基金失血逾七億美元,主要是全高收、美歐高收和新興債基金失血,投資級債券的買氣轉弱,最近一周僅有33億美元,相較過去動輒都是50億到百億美元,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資金流向上,投資人減碼高收債(亞高收除外),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劉文茵分析,根據Bloomberg統計,企業持續趁低利率、在投資人追逐收益與風險情緒尚未消退之際,仍積極發債,10月第一週的高收益債發債金額達48億美元,且均獲市場數倍超額認購。
儘管市場將恆大與雷曼相提併論,但她強調指出,雖然近期中國房企債務問題引起市場擔憂,但全球高收益債指數的中國占比僅不到2%,相較之下曝險程度是可控。近期高收益債利差因中國負面消息面拖累而擴大,反倒提供中長期投資人一個進場布局良機。
時序邁入第四季,摩根投信提醒,目前可預見市場五大變數,另外全球經濟復甦持續,支撐風險性資產表現。
第一是縮減購債,聯準會將於今年底前進行,並於明年底前實施第一次升息。
第二是新冠疫情持續關注各國對抗疫情政策是否有助重啟經濟活動。
第三是留意供應鏈貨物交付時期明顯拉長,通膨持續。
第四是中國經濟,中國官方仍有充足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因應變數。
第五是氣候變遷,歐盟預計將在2023年啟動邊境碳稅政策。
תגוב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