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收益再進化 特別收益有利可圖

美元利率砍到0-0.25%,日本和歐元區深處負利率,一場疫情不僅翻轉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更顛覆大家生活,公債殖利率之低,存款若考慮通膨,根本是無利可圖,找收益成為當前投資要務。


負利率和低利率年代,找收益就跟探戡石油和挖寶一樣,是有專業和knowhow。


金融投資工具裡,會創造收益的資產,大家馬上連想到就是債券,再來就是股息,債券和股票這兩類資產的中間,還有可以找到和提煉出收益,三年前柏瑞率先各家發行台灣第一檔特別股息基金─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掀起台灣特別股息投資熱潮,近來安聯投信更鎖定特別收益證券(Preferred Securities),將發行安聯特別收益多重資產基金。

台灣人愛債券如痴,逾一半基金是債基。

首先,來回顧一下台灣人到底有多愛債券基金,截至第一季底,境內債券基金部分(含債券ETF和債券組合基金)共新台幣1.8兆元,國人持有境外債券基金則有1.5兆元,占台灣投資人持有境內外零售基金(6.56兆)約50.3%


台灣人偏好收益型資產,關鍵密碼就在配息,配息率高低,決定資金去向,高收債基金一直是一般人偏好的類型,基次就是殖利率相對也高的新興債基。但債券基金分類型,並不是以配息高低來做區隔,分類主要係依信用評等,可以分為投資級債、高收益債,也可以因為投資地區,分為新興債、美歐日公債或全球公債基金,也可以依發行主體有政府債、企業債,當然也有上述各種債種都有的複合型債券基金。


圖1-台灣人較為熟悉的債券基金分類

資料來源:安聯投信。

台灣投資人一聽到配息就振奮,但如今美國離負利率僅有一尺之遙,到底那裡可以發掘收益泉源?找收益,美國投資界很行的,就像美國人要能源自己自足一樣,可以用鑽鑿技術找到頁岩油,美國資本市場是全球之牛耳,找收益自然也是有門道,能夠領配息的資產,其實還可以從資本結構再去探挖。


特別收益就是收益界的新礦場,柏瑞在2017年先推出特別股,安聯投信在今年推薦特別收益。一定有不少網友要問:「特別股、特別收益,到底有什麼差異?」

3D圖秒解特別收益的特別

兩者除了都有「特別」兩字,字數多寡有差,其實從圖2企業發行有價證券類型,就可以窺見箇中的差異,企業要籌資可以發行股票、請投資人入股,不然就是發債、跟投資人(銀行)舉債、借錢。從投資人的角度,就是選擇當企業股東或債權人。


圖2企業的有價證券就宛如資產的「光譜」就在說明大家最熟悉的債券、股票兩類資產中間還有許多不同資產,就像色彩光譜一樣,若依求償債權的順位和收益高低來看,債券的償債順位愈高、或有擔保,收益也就愈低,順位最底層就是股票,握有股權者,收益/投資回報有可能最大,但順位是最低的。


換句話說,投資上市公司,若公司經營有成,股票不僅漲翻天,投酬率可能是原始投入本金數百、數千倍或更多,惟若公司經營不善、遭到清算破產,股權是最沒有保證的,公司清算後,若還有資產可清償,股東和股票持有人的清償順位的最末端。


圖2的中間就是介於股票與債券之間的特別資產,這可能是公司發行次順位債券,或兼具股債性質的混合有價證券,例如特別股和可轉換特別股,清償順位雖低於主順位和有擔保債券,惟其收益相對較高,這就是特別收益之所在。


對企業來說,發行特別股或是次順位債等「特別收益」籌資,符合法規要求,也避免稀釋股權值得注意,特別收益與特別股差異:特別收益資產清償順位仍高於特別股、收益率也將比特別股高


圖2-企業發行有價證券的求償順位與收益關係

解釋特別收益是怎樣「鑽鑿」出來的,再放回大家認知的各類型債券裡,圖3就是特別收益在這債券大家族裡的定位,特別收益多半是投資級企業發行有價證券,債券存續期間通常會介於長年期和短年期之間。特別收益會浮於各類債券之上,若再加上3D立體圖,Z軸就是求償債權順位,如前面分析,債券是求償順位高者,股權是最末者,特別收益就在股債之間,這樣即可理解圖3表達的概念,這樣一比喻感覺也很像投資「樂高」。


圖3-特別收益在常見債券券種的定位


安聯特別收益多重資產基金這一檔基金就很殺手級,首先這類證券是投資級債券,這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這一波疫情下全力支持的企業,投資級債券基金也是今年以來債券基金淨流入最多基金類型。第二,收益率比一般投資級債券丶特別股再高一些,零利率/負利率年代,有收益就是王道。第三,發行特別收益的企業,信用評等相對較高,出現違約情事相對較低,正可彌補滿手高收債基金的遺憾。


在3低環境-低經濟成長率、低能見度、低利率下,安聯投信建議,展望2020下半年,投資人可鎖定第一流企業,擴大收益的守備範圍,納入以股利、債息兼具的「特別收益」為收益型資產配置的標的,布局具投資等級信用評等的一流企業,也能擁抱如同高收益債的殖利率。

美國為核心風險報酬兼顧多元布局

安聯特別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環顧市場,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已突破12兆美元,全球總合債券利率更跌破1%,只剩0.95%,對於仰賴債券基金配息提供「被動收入」的投資人,要追收益並非易事。

林素萍建議,當全球主要央行紛紛祭出QE,今年資產購買量預計可能達到10兆美元,投資人不妨從更多類型的資產中,尋找收益機會,建議此刻可掌握三個錦囊:一、以美國資產為核心;二、享受收益,也要兼顧品質與可承擔的風險,選第一流的優質企業可以多一點安心感;三、單一資產恐波動不小,建議以多元資產平衡布局。

以安聯特別收益策略為例,主要是透過基本面研究,篩選「信用品質較高」的第一流公司所發行具價值的證券,在企業不同的資本結構中,發掘相對有利的收益,譬如當投資市場處於貨幣政策寬鬆、經濟成長穩健期,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或是重要工業、製造業,預期有機會配發較為穩定的債息或股息,這些企業的永續債、特別股等特別收益證券將可受惠。

特別收益三大優勢:一流企業、收益升、百搭給利。

林素萍認為,特別收益擁有三大優勢:首先,特別收益幾乎可以和「一流企業」畫上等號,目前全球特別收益的規模逾一兆美元,比起2008年,規模成長已經超過一倍,從美銀美林固定利率特別證券指數來看,特別收益背後代表的企業,包括美國銀行、大都會人壽、富國銀行、摩根大通等巨擘。

第二,特別收益比特別股更「升級」,由於上月底傳出聯準會限制銀行股配發股息的消息,引發特別股波動,但林素萍指出,不論是著眼於配息、債券償還順位、CP值,特別收益都比特別股「全面進化」。

第三個優勢,則是從收益型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特別收益也特別「給利」,根據境外基金資訊公告平台,統計至今年5月底,國人持有的固定收益型基金達1.68兆元,其中高收益債就逼近7千億元,面對全球高收益債在首季跌跤,林素萍建議,投資人可考慮重整步伐,讓全球高收益債與特別收益「各配置一半」,從美銀美林指數來看,承受的波動降低約2成,最在意的報酬卻不用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聯準會可能維持利率0%到0.25%至2022年,聯準會最新的預估也下調了經濟成長率與通膨,同時上調失業率,但放眼2021、 2022年美國經濟(GDP),可望揮別2020年全年衰退6.5%的陰霾,以2021年來說,預期將成長5%,2022年也有3.5%。


林素萍解讀,隨著經濟復甦,資金也將迎接報復性反彈,從公債,逐漸流向高品質、優質企業所發行的證券,此刻不失為擁抱「特別收益」的良機。

#安聯特別收益多重資產基金

1,42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