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帶動成長奇蹟 創新科技迎來盛世

上週五(11/10)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漲,費半指數強漲超過4%,台積電(ADR)上漲6.35%,主要反應10月營收創新高,上週五收盤後,台積電公布營收亮眼,帶動創新科技股表現。隨聯準會大致完成升息週期,有助穩定創新科技股估值,有利於科技股表現,加上目前也有許多家公司舉辦法說會,可留意法說會釋出利多的個股,包含AI及創新科技概念股。


台積電10月營收跳增逾三成,除了3奈米為蘋果代工的A17處理器放量外,7奈米和5奈米訂單都回升,尤其5奈米及4奈米受惠AI晶片及其他非蘋果手機加持,推升10月營收表現,隨半導體持續去化庫存,庫存水位逐漸正常化,近期市場情緒樂觀。


野村投信指出,自2024年起,英特爾(Intel)和矽品也有望通過輝達的封裝技術驗證,躋身CoWoS供應商,聯電也將拿下輝達5成的中介層訂單,與台積電共同供貨給輝達。


此外,根據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台積電先進封裝CoWoS月產能將達2萬片,是2023年的近2倍,其中來自輝達(NVIDIA)的訂單就占了一半,其次為博通(Broadcom)及超微(AMD),透過CoWoS能將不同製程的晶片封在一起,像是5奈米的GPU和12奈米的射頻晶片(RF,Radio Frequency),達到加速運算但成本可控目的,藉此來滿足AI不斷擴張中的算力需求。ASIC(客製化晶片)的趨勢,如Google的TPU(張量處理器)或微軟(Microsoft)的Athena晶片,將台積電帶來更大的AI紅利


野村投信進一步指出,過去幾季以來,「無能見度」與「急單」扭曲了台灣科技供應鏈,導致短期景氣下行,例如台積電分別於4月及7月下調營運展望。不過,這充分表現出距離此次半導體景氣周期的底部已經不遠,好消息的是AI概念股一路狂飆,爆發快於預期,市場對於AI實力大開眼界。


Nvidia已為中國市場開發出最新改良的三款晶片HGX H20、L20 PCle、L2 PCle。Nvidia最快將在11/16之後公布,中國廠商可望在近日拿到產品。Nvidia積極規劃再度降規版的 AI GPU,以符合美國禁令限制,根據Semianalysis,HGX H20的HBM 3記憶體將擴增為96GB,且進行AI模型推論有望比H100提升2成,AI伺服器供應鏈有機會反彈。


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ETF (證券代號:00935) 於11/1上市,今天(11/13)早盤一度大漲逾2%,率先站上16元大關,收盤15.99元,掛牌9天以來漲幅近7%,在11月3檔新掛牌的ETF中表現最為亮眼。


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 ETF經理人林怡君表示,00935作為科技市值型ETF,成分股以大型優質科技股為主,其中前兩大持股台積電及聯發科,持股比重分別為29.69%及14.32%,兩者合計高達44.01%,在台灣9檔科技市值型ETF中高居第2名;比起高股息ETF,由於需要按照股息率進行篩選,權值股比重相對市值型ETF來的低,00935有望成為這波權值反彈浪潮下最大的受惠者。

回顧這波漲勢,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表示,主要來自基本面優異的表現,台積電、聯發科10月營收雙雙繳出亮眼成績,先前法說會兩大企業對於未來展望皆樂觀,長期利因素多包括庫存去化近尾聲,AI需求大爆發以及手機市場復甦,兩者扮演科技股雙成長動能。



站在現在來看,第四季為蘋果3奈米開始出貨,將帶動Q4台積電營收持續增加,而Vivo將於11/13舉辦年度新機X100發表會,該產品為首款搭載聯發科最新旗艦處理器天璣9300的智慧手機,同樣有助於明年聯發科營收獲利改善。


此外,00935納入「研發費用」做為篩選指標,可挑選出市值不大但持續投入研發的成長潛力股,本波AI族群反彈帶來的正貢獻也是功不可沒。從國外四大雲端業者展望來看,AI投資仍是未來主軸,科技巨頭(微軟、亞馬遜、及谷歌等企業)Q3資本支出總額增至420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近20%,隨著AI持續發展,科技巨頭們積極爭奪雲端市場份額,預估2024年雲端相關的資本支出將加速成長22%,AI相關的科技供應鏈也將持續受惠。


林怡君指出,台灣AI供應鏈與AI商機的緊密結合,掌握全球近 6 成的先進製程產能、8 成伺服器,以及到最終使用者享受到的AI服務,以伺服器為界,所組成的中上游AI供應鏈,以及下游的AI供應鏈,串連出全球最完整的AI生產供應鏈,成為台灣最強的AI製造黃金廊道是重要關鍵,有利投資人掌握創新科技中長期投資行情,創新科技股是非常適合長期存股,現在有極好的機會布局投資創新科技股,對於想逢低布局台股或是參與AI等創新科技趨勢的投資人,多元創新的00935具多頭的爆發力,是投資人的創新科技投資首選。


 

基金介紹係筆者參與相關法說和媒體發表現後的新基金分享,沒有任何推薦和置入,對基金有興趣者,宜自行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力,明辨投資標的合適性,投資有賺有賠,投資人前宜詳閱相關基金資訊。

3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