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5年前后 激情過後的往事雲煙


這篇專訪是因為不小心領先業界寫了投資銀行教父和歌壇東方不敗張清芳譜戀曲,結果一條我自己覺好八掛新聞,原本只小小放在2002年9月13日經濟日報三版小角落,做個茶餘飯後的工商界聊天的好玩新聞,結果見刊後成為各方關注話題,又繼續編故事。


如今翻舊新聞一讀,發現當年長官真的很縱容我自由發揮,很多文字還蠻「衝」的,難怪報社王老闆要打電話下來,特別安排一場專訪,但因為2003年SARS疫情關係,專訪一直到8月才完成。


這篇當年與意氣風發的宋學仁訪談,若沒有記錯,當天于主任帶我去王老闆仁愛路宅第一起做專訪,當年經濟寫這種投行此新聞都好硬,還搞了大半版。朋友代查了當年見刊版樣,竟然發現上面可是報社總編輯親親訪陳前總統文章耶。


媒體就是這樣,有權者在decent的報紙上見刊,就跟國際名模要走台一樣,後面總是精心策劃,更是許多綿密關係和權力運作出來的。當年投行教父的許多看法觀點,他退休前實現沒有多少,投行當年人人稱羡,如今…,還好退休得早,現在大家還是稱他為投資銀行教父,台灣金融業不會因為教父的離去而停止,所以文章就是隨便看看、我也回想到底自已當年怎能如此假掰做文章。


如今緣盡人散,人生聚歡離合,沒有什麼絕對,遙想往事,順便將文章整理一下,為這塵年新聞做個小小紀錄。從寫硬綁綁新聞到插花寫影劇新聞,也是難得的際遇。


 

台灣發展資本市場 須強化公司治理 客戶品質決定銀行品質 法律與實務面有必要改進

【記者白富美╱台北報導】

美商高盛亞太公司副董事長宋學仁指出,台灣市場足夠支持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但「客戶的品質決定銀行的品質」,政府除繼續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更須強化公司治理。他認為,台灣企業公司治理品質進步有限,政府有必要在法律或實務面積極改進。


宋學仁是少數活躍於國際資本市場的台灣金融精英,深諳投資銀行實務,更善於協助企業掌握經營方向。在我國將於年底取消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制度,財政部又積極發展投資銀行及亞太籌資中心的政策環境下,本報特別專訪宋學仁,以其專長與經驗提出看法與建議。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今年企業籌資活動有何特色?

答:亞洲的國際籌資活動在2000年達到高峰,逼近500億美元,之後下降,今年恐怕會比去年小。台灣感受不一樣,主要是台灣籌資比較多,台灣以往占亞洲籌資比重約25%,今年卻高達50%。


今年亞洲籌資的特色是台灣的證券特別多,以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為主,首次掛牌(IPO)很少,但這是全世界共通現象。我們這個行業的最大問題是IPO市場萎縮太厲害,從2000年1,270億美元一路下降,去年只有330億美元,這是滿嚴重的問題。


若無資金需求企業一定要自制

問:台灣近來大舉在國際市場籌資,市場評價褒貶不一。你的評價呢?

答:國際對台灣籌資活動的評價仍多偏向正面,這證明台灣的企業比較靈活,對國際資本市場的掌握程度,比其他國家企業更敏銳,市場好時就籌資。公司營運會受景氣影響,但不能等到需要錢時再籌錢,也不可能等投資人拿錢。依據我們的經驗,市場好,台灣總是最先到市場籌資者。


最近幾年,國際對台灣評價愈來愈正面。整體而言,公司治理一直有進步,資本市場也成熟許多,開放外資後,帶進很多新觀念,讓市場對投資訴求、選股、評價方式,能與國際接軌。


但相對來講,南韓的公司治理是進步最快的。南韓基礎原是最差的,這幾年,韓國政府要求企業一定要有獨立董事,董事會裡也設有薪資酬勞委員會,很接近美國,而台灣僅有台積電如此做。


這方面台灣要特別注意。過去台灣公認比較透明化,但相對來看,台灣在法規上是落後的。像大陸開始要引入三分之一獨立董事,香港一直有這項規定,台灣卻還在討論獨立董事有沒有用,我個人認為有總比沒有好。


問:台灣企業發行很多ECB,國際信評機構認為未來幾年恐會出問題,真會這樣嗎?

答:日本在1985到1990年間發行的ECB是全球最大,但日股自90年代初起下跌,而ECB都是在日股高檔發行,很多企業無力償還ECB。


台灣近來以ECB籌資的背景與日本不盡相同,未必會出問題。不過,發行ECB最大的問題是投資人沒有轉換為股票,因為股價沒有達到轉換價,而股價沒有表現,代表公司經營得不好,但市場不好時,公司還是要還錢的,並非完全沒有風險。


現在要注意的是,公司發行ECB的必要性。現在的理論是,市場利率這麼低,投資人等於送你錢,為什麼不拿來用?但這觀念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確。若公司沒有實質資金需求,為什麼要發ECB?拿這些錢做什麼?我認為,企業沒有資金需求,就不要做,一定要自制。


像台積電,上市以後鮮少做集資,只做一次美國存託憑證(ADR)、ECB,其他的台積電ADR都是政府釋股,這主要是當時台積電的資本支出超過現金流入。


美國大型企業如英特爾、微軟、德州儀器等,什麼時候做過集資?摩托羅拉過去30年來僅做過一次集資。大多數企業還是希望透過本業的現金流入來支應業務和擴廠需求,只有急速成長的企業、現金流量不夠時才會做集資。跑到市場大肆籌資,是台灣科技業做法,代表一種不克制的文化。


三星股價從1997年以來大漲這麼多,也僅做過一次集資。市場傳言三星要發ADR,但我不認為會有這個案子,三星每年現金流入有50億美元,不會因為利率很低就去搶錢。

問:你對企業的籌資建議為何?

答:近年利率很低,企業都發ECB舉債籌資,但坦白講,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若企業太容易拿錢,花錢也會比較鬆,也就比較可能有不好的後果。

台灣科技業能夠有今天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資本市場對他們非常的寬容(generous)。企業的投資是不是合理,很多年後回過頭看,答案未必是肯定。許多產業的確需要密集資金,在別的國家無法生存,卻能在台灣生存下來。


發展投資銀行 發行併購應鬆綁

這些產業得以在台發展,一大關鍵是朝野認為應該要發展這類產業,但從資本市場的資金運用來看,某些產業五年下來還在賠錢,就不一定要做,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國際競爭力。

問:財政部有意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有那些方面需要加強?

答:政府取消QFII制度,是解除交易面限制,台灣要發展投資銀行,在發行面和企業併購(M&A)面,可以放得更多一些。不管任何中心,第一就是要國際化,要有國際運作的經驗,讓本國市場做得很像國際市場,經驗才能累積。


台灣上市公司發行DR,不是很進步的作法。香港沒有GDR,香港釋股時,頂多分香港和海外兩個架構,同步釋股。我們做中華電信的ADR掛牌時,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設計如何在美國、日本和台灣同步釋股。


讓國內的發行市場跟國際一樣,習慣國際市場的人,才能在國際生存競爭。培養人才也是如此,把國內環境弄得與全世界最好制度一模一樣,才能達到目標,否則養成的人才僅適合台灣,再厲害也無法做國際市場。


此外,台灣發行市場的實務、法規,應儘量與國際一樣,對降低國內企業的集資成本、開拓市場、培養人才、控制風險,都有很大幫助;政府對企業籌資的資金用途、發行規模也應放寬。


在併購方面,過去兩年台灣併購法令陸續出來,但仍有很多要精修。台灣經濟發展到此,產業要轉型,企業併購是最好的方式,除非有內線交易、圖利特定人,併購法規應儘量開放。目前現金或股票併購還有相當法令限制,應儘量開放,才能培養併購投資銀行家。


問:台灣有機會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嗎?如何與國際級業者競爭?

答:台灣市場足夠支持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台灣市場其實還滿大的,上市公司市值逾10億美元者,比香港還多;從產業和經濟規模看,台灣在區域有很大潛力,若能把環境變得跟國際一樣,就能培養出國際級的銀行精英。一如台灣科技業,不自限於本國,打的是全球戰,才能在國際市場如此燦爛。


台灣投資銀行業務受限太多,也沒有企業併購業務。新加坡很小,人口才200多萬,但新加坡發展銀行(DBS)的企業併購卻是國內排名第一大。台灣市場比新加坡大,產業規模更大,若市場開放,能跟國際掛鉤,競爭力就能出現。


台灣券商或銀行都太多,但問題不在於家數過多,而是競爭業務不夠多。券商只能做承銷、經紀和自營三項,無法差別化,無法承作外匯、避險、併購業務,只有能夠做到併購,才能凸顯投資銀行的功力。 

尋找下個台積 格局眼光是關鍵

問:你當年為台積電主辦承銷ADR,你發現下一個「台積電」了嗎?

答:我們這一行,客戶的品質決定銀行的品質,跟最有成長潛力、最成功的企業往來,是很重要的。我不是說我們能夠選擇、挑客戶,我們是在追求客戶,建立往來關係。我不敢說是「發現」,而是target(鎖定)下一個「台積電」。


1997年時,我開始找聯想,當時聯想市值僅4億美元,是非常小的香港上市公司。當時我到北京跟聯想董事長柳傳志開會,一場會下來,我覺得他很不一樣。他想做事情,希望你告訴他的事情,跟別人很不一樣。我拿出戴爾的例子,比較本益比、成長率,結果聯想的股價僅是美國同業的五分之一。柳傳志就問為什麼?有什麼可以改善的?


在我們的建議下,聯想成立投資人關係(IR)部門,柳傳志還親自出席每一季法說會,向美國投資人報告;他們還邀請我出席董事會,而他們都是內部董事。我很驚訝,他們會議裡談的都是如何照顧股東權益、強調公司業務發展,格局與眼光都不一樣。


到了1998年,聯想股價大漲。當時柳傳志告訴我,聯想代理和自有品牌兩大業務,代理國際品牌到大陸賣,無法專心賣,與自己的品牌有衝突,兩大業務團隊也相互攻擊,必須分拆為二。


從財務、公司理財的觀點出發,分拆太可惜,但柳傳志認為從長期發展來看,分拆有必要。我們從1998年開始談,一直到2001年執行,中間反覆討論。這個工作很艱難,我們在香港設了很多創新作法,最怕的是拆了以後,小公司的股東不要。因此,聯想從分拆的第一天起,就拆得很乾淨,每個股東拿兩份股票,兩家就是真的獨立分拆公司。


若在台灣,分拆後還把子公司拿去上市,股權搞得不清楚,母子公司間利益衝突,糾纏不清。當時我想,台灣有如此眼光的公司嗎?願意經歷這樣的痛苦,來做這種分拆嗎?跟這種客戶往來,是很令人愉快的。這是一種樂趣(pleasure),客戶與銀行間相互學習。


問:面對大陸科技產業快速崛起,台灣科技產業的未來何在?

答:科技是人才的競爭,台灣有資本市場優勢,市場也對科技業者很寬容。跟兩岸科技業者往來,有很大的不同。大陸做的是自己品牌的產品,台灣專工代工;大陸擅長的是通訊、基礎科學研究,台灣專做個人電腦或與PC相關產業;兩岸人才也很不同,他們自己做研發、銷售。

台灣早年借重大陸市場、人工,是第一階段的成功,第二階對台商卻很有挑戰。長期來講,若台灣負責人一直在台灣,很難把大陸經營得很好,鴻海能夠在大陸做得很好,關鍵就在於經營團隊在當地。台商在大陸經營很好的,還有明基的李焜耀等。


兩岸科技競爭 台商應西進督軍

開拓大陸市場,負責人若僅是一個月去個兩、三天,是不夠的。台灣負責人必須決定自己要在那裡,是否長駐大陸、親自督軍。第二階段的競爭形態很不一樣。


問:連企業負責人都要西進大陸,台灣難道不會真的空洞化?

答:我不認為有這種威脅。台灣有2,300萬人口,有一定產業基礎和需求,有一群受高等教育的人,台灣經濟韌性和產業仍會繼續茁壯,不用擔心產業空洞化。說hollowing out(空洞化),有你我之分,若兩岸是一整合經濟體,就沒有這種問題,這完全是看事情的角度問題。


問:台灣高盛在兩岸的發展策略為何?

答:不少外國金融機構進駐大陸,但對高盛而言,我反而覺得台灣機會比較大。台灣年底要取消QFII制度,這對台灣絕對是正面的,高盛今年在台灣的發展機會比大陸大,除了企業海外籌資外,外資經紀業務也很活絡。


大陸也開始引進QFII制度,但商機還沒有上來。我們目前在大陸的最大業務是買不良資產,大陸這方面的商機很大,還有好多年可發展。


外銀看兩岸市場,對於大陸,我們會發展中國本地的投資銀行業務,要做當地業務,經紀、承銷都要做;在台灣,因市場規模相對不大,我們僅專做外資的經紀和海外承銷業務。台灣資本市場真的可以做得跟國際市場一樣,台灣營運成本下降,我們有機會擴大在台灣營運。


【2003-08-18/經濟日報/3版/焦點新聞】


 

宋學仁張清芳譜戀曲 投資銀行教父遇上歌壇天后

【記者白富美╱台北報導】

台灣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與歌壇天后張清芳談戀愛,近來已成為台港投資銀行界、影藝圈的佳話,在高盛公司裡,同事談到這件事時都擠眉弄眼,笑談「老闆」和老闆「親密朋友」的戀情。

老闆的「親密朋友」原來是以尖細歌聲聞名、竄起歌壇的張清芳,她曾經是台灣流行歌壇的天后,宋學仁則是美商高盛證券亞洲公司副董事長,也是第一位獲邀加入華爾街大券商合夥人的台灣人。

消息靈通的外商銀行主管都知道宋學仁終於找到感情的錨了,他說:「影藝新聞還沒有報導『阿芳戀愛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其實兩人經常聯袂出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家的餐會。」

張清芳目前還主持電視節目,日前接受民生報影劇記者採訪時,都再三保護「他」,不願吐露其姓名和公司,顯見張清芳小心呵護兩人的這段感情,教父和天后各在不同的領域,得以認識是拜台灣影藝圈的老大姐─張小燕的牽線!

談起教父和天后,台北的投資銀行家都一致說:「他們在一起,讓人覺得好登對。」

宋學仁是最近十年才崛起亞太地區金融界,他原本是學理工出身、也是政大企管碩士,是25年前的老花旗人,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2002-09-13/經濟日報/3版/焦點新聞】


 

宋學仁戀曲2002 財金佳話

【記者白富美╱台北報導】

高盛證券亞太區副董事長宋學仁與歌后張清芳的戀曲曝光後,昨(13)日成為財金、娛樂界的話題。

據了解,宋學仁在朋友圈裡對這件事很坦白,並不擔憂交往會曝光。但兩人是否會走上紅地毯,宋學仁還須說服他在美國東岸唸大學的女兒宋寧。


兩岸三地銀行家與名人的戀曲,今年無獨有偶,先是前大通銀行亞洲區負責人、現港府財政司長梁錦松與大陸游泳健將伏明霞結婚,本報昨天報導「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歌后張清芳譜戀曲」,成為娛樂圈和財金界的佳話。


「宋、張兩人來自不同世界,怎會兜在一起?」不僅報紙、雜誌的娛樂新聞記者在新聞爆料後,各憑本事打聽、緊追這段戀曲的最新發展,就連產業界等企業人士也紛紛打探這則消息。


美國華爾街券商對旗下高階主管接受新聞媒體專訪,一向會要求記者不要探討個人穩私,避免過多個人「光彩」遮蓋公司的名號,宋學仁在得悉台北發出他與張清芳談戀愛的新聞後,僅交由公關部門進一步瞭解媒體未來可能的報導角度和篇幅。


宋學仁在外商銀行界的地位,加上高盛證券保守的作風,有關他的新聞不多,頂多高盛證券完成台灣公司的國際證券承銷案,偶爾才會對外發表談話。


宋學仁在投資銀行界的成就,主要是高盛為台積電在美國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建立其在亞洲投資銀行界的地位。


隨後高盛承接中油、台電和中華電信民營化規劃案,打敗當時在台灣投資銀行界的前兩大銀行─摩根士丹利與雷曼兄弟。


談起宋學仁,有外銀人士就將他與拿破崙相比,一來是成就,二來是脾氣。他在爭取承銷案時,他帶著一群美國留學、衣著光鮮的投資銀行家,與上市公司代表對坐。


宋學仁身材不高,但聲音宏量,手勢特多。他通常一開場,就向公司高層主管說明高盛在國際投資銀行界的領導地位、他的戰績,手掌還不停地拍打會議桌。


開場白結束後,高盛年輕銀行家接手,與他熟稔的人說:「他就不自主的作頸部運動,先由右繞時鐘轉一圈,再來就是由左再轉一圈,令人不自覺都染上這個習慣。」


宋學仁的能力強、辦事嚴謹,對部屬要求嚴厲,但曾與他共事的外銀人士都說:「從他身上我也學了不少。」-相關報導見第12版

【2002-09-14/經濟日報/3版/焦點新聞】


宋學仁 投資銀行教父 與歌后譜戀曲

【白富美】

「高盛亞洲科技論壇今年在上海熱鬧登場,晚會有安排特別節目嗎?」一位銀行家問高盛的同仁,高盛台北公司的人員說:「華爾街這麼不景氣,今年恐怕不會請國際巨星,我們也不好意思,要大老闆的親友義務幫忙在晚會上唱民歌。」兩人互相擠眉弄眼、莞爾一笑,不明說這親友是誰,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這番對話裡的「老闆」、「親友」是誰?親友就是親密的朋友--以尖細歌聲聞名、竄起歌壇的張清芳,老闆就是美商高盛證券亞洲公司副董事長宋學仁。她曾經是台灣流行歌壇的天后,他則是台灣投資銀行界的教父、是第一位獲邀加入華爾街券商合夥人的台灣人。


教父與天后的戀愛,近來已是台港投資銀行界、影藝圈的佳話,這場戀愛已是半公開,周末下午的永康街、或台北五星級飯店的咖啡廳裡,偶爾可看到兩人偷得浮生半日閒,消息靈通的外商銀行主管都知道宋學仁終於找到感情的錨了,他說:「影藝新聞還沒有報導『阿芳戀愛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其實兩人經常聯袂出席郭台銘家的餐會。」


不少金融圈的人都目睹兩人一起出席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尊翁的喪禮,宋學仁帶著阿芳前往祭奠。7月13日鴻海土城廠房,全台灣的政界和商界名人都到場致意,台北夏天酷熱異常,宋學仁的黑頭轎車,走出一位裝扮素淨的女士。投資銀行的教父、90年代台灣歌壇的天后談戀愛了,就在外銀界不脛而走。


談起教父和天后,銀行家都一致的說:「他們在一起,讓人覺得好登對。」宋學仁在投資銀行界的成就,有人說:「他像座山,令人仰之彌高。」這是指宋的成就,但其身材恰好與成就相反,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看到宋和張清芳在一起,都覺得很「速配」的原因。


張清芳接受影劇記者採訪時,都再三保護「他」,不願吐露其姓名和公司,顯見張小心呵護兩人的這段感情,教父和天后各在不同的領域,得以認識是拜台灣影藝圈的老大姐─張小燕的牽線!


宋學仁是最近十年才崛起亞太地區金融界,他原本是學理工出身、也是政大企管碩士,是25年前的老花旗人,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學成後加入大陸銀行、第一聯美資本市場公司、瑞銀證券公司,澳商西太平洋銀行,在派任日本從事債券交易時,為銀行大賺數千萬美元,奠定他在外銀界知名度。後來在台積電財務長張孝威的大力勸進下,從張手中接下大華證券總經理的職務。


在大華證兩年後,宋學仁在1994年加入美商高盛證券台北辦事處,有人形容當時的宋學仁很失意,尤其他與老闆、現任所羅門美邦證券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之間,可說是「火星撞地球」,最後杜英宗因為未獲選為合夥人,拂袖離開高盛。


宋學仁是在1997-98年崛起,有人說這是時勢造英雄,宋與張孝威的關係,加上高盛在全球承銷龍頭地位,促使高盛承作台積電海外釋股案。台積電從台灣一家上市公司,走上高盛搭建的舞台,在1997年躍上國際資本市場、到今日成為全球晶圓代工廠的龍頭。


宋學仁從台積電的案子後,陸續爭取到不少台灣科技公司海外承銷案,因此獲擢升為亞太區副董事長、成為高盛合夥人,新一輩的投資銀行家說:「宋在投資銀行界的成就可能是絕響。」張忠謀、台積電、宋學仁、高盛,大家很容易聯想在一起,宋也是郭台銘願意靜聽看法的極少數銀行家;想要超越宋的成就,年輕的銀行家就要有本事找到下一個「張忠謀」。


三年前,宋學仁在金融界的成就如日中天,但婚姻卻不美滿,與前妻離異後,他轉赴香港工作,女兒在美國唸書,三年來,宋學仁全心投入工作、奔波兩岸三地,為亞洲企業籌資,來往美歐市場,除了賺錢、工作,還是賺錢、工作,閒暇下來,頂多打打高爾夫球,別無其他嗜好。


某外銀主管說:「宋學仁看遍大江南北美女,最後選擇與張清芳交往,看來他這一次是認真的。」銀行圈的朋友們都預祝這段良緣能夠開花結果。【2002-09-14/經濟日報/12版/企業人物 】


 

人物側寫 宋學仁 最有價值單身漢

【記者 白富美】

美商高盛亞太公司副董事長宋學仁升任亞太地區投資銀行共同負責人,九年來他在高盛的努力終於獲得紐約華爾街總部的肯定,成為台灣金融菁英當上美系投資銀行最高職位的第一人。

宋學仁是在 1994 年加入高盛,四年後獲升為合夥人,這項殊榮在當時已羡煞不少外銀精英,如今更上層樓,有人認為他的成就無庸置疑,這項肯定卻是「遲來的喜悅」。

高盛前亞太投資銀行負責人戴德時三年前離開香港時,宋學仁曾有機會接任,紐約卻僅給了他亞洲區副董事長的頭銜,錯失出掌投資銀行負責人的機會。


熟稔外銀圈的人評論,宋學仁是一步一腳印,憑著真功夫為高盛在兩岸三地打下大片江山,他的努力終獲華爾街的肯定。


高盛為安排人事,經常會給予高層主管許多虛的頭銜,但宋學仁三年前即獲得副董事長的頭銜,如今又出任投資銀行負責人,在高盛體系是擁有實權的人。


宋學仁不僅在金融界的成就非凡,其成就與其累積的財富更成正比,多年來在金融圈打滾,可說是一位億萬富翁。他在高盛證券上市之前,已獲升為合夥人,以其持股推估,在高盛九年至少擁有 5,000 萬美元財富。


此外,宋學仁這位金融圈單身漢已心有所屬,他的友女是知名歌星張清芳。張清芳最近一次演唱會裡提及,希望「自己能夠在今年嫁出去」,一位是投資銀行級的教父、一位是歌后,朋友們都期盼著兩人今年可傳出佳音。【2003-04-09/經濟日報/2版/經濟要聞】


 

宋學仁張清芳文定 夏天結婚

【記者白富美╱台北報導】

高盛亞太公司副董事長宋學仁與知名歌手張清芳日前已訂婚,據瞭解,今年雖逢孤鸞年,但這對新人並不忌諱,不會趕在農曆年前結婚,佳期可望在今年夏天。


宋學仁與張清芳在2002年傳出戀情以來,兩人交往一直是熱門話題。據可靠消息來源透露,宋張兩人已在本月5日訂婚,並宴請至親好友兩桌,宋學仁的好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張孝威也在應邀之列。


張清芳在9日的新專輯「感情生活」發表記者會上,身穿一襲紅衣,臉上洋益著幸福,沈醉在愛河的她僅透露,「結婚佳期」可望在今年夏天。張清芳與宋學仁交往,由於宋的行事作風低調,張清芳也很謹慎,記者會上並沒有透露兩人早在5日就訂婚了。


宋學仁與張清芳過去一年來感情穩定,張清芳對宋學仁體貼細心,對未來的公公更是孝順。由於宋學仁經常在亞洲各地飛來飛去,無法隨時照顧父親,張清芳除忙自己的工作,也常抽空陪伴準公公。據瞭解,張清芳的細心深深打動宋學仁。


宋學仁與張清芳從去年就忙著布置兩人在港台兩地的新居,香港的新房就在淺水灣,台北就在大直。


【2004-01-15/經濟日報/2版/經濟要聞】

928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