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晶片需求大爆發!新盛世才開始

財政部公布 7 月出口 387.3 億美元,雖然較去年同期仍衰退 10.4%,不過月增率 19.8%代表 7 月狀況已大幅好轉,而各分項中最大的亮點是,與 AI 相關的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金額暴增至 90.7 億美元,年增率高達 54.1%。不僅創下了近 13 年來最大增幅,占總出口金額的比重也從 16%大幅提升至 23%,數據顯示AI成關鍵性。先前很多人擔憂 AI 只是紙上談兵,最大的論點就是 AI 對財報的貢獻不明顯,然而,從客戶下訂單到實際出貨就會有數個月的時間差, 7 月開始將是分水嶺,隨著顯示卡、音效卡及 AI 伺服器需求暢旺,未來的產能及出貨金額有望顯著增加,在第三季的財報上,更突顯AI 的重要性。下半年供應鏈有望進入密集出貨期,AI的需求成長才剛開始,但無論是上攻或拉回,基本上對AI族群來說,未來3~6個月、甚至1~2年的看法都是盤面主流首選,AI未來十年年複合成長率將近4成,市場版圖倍數擴張,十年榮景可期。


輝達(Nvidia)在美國時間8月23 日公布最新財報,不僅財測超標,更大幅超越市場期望值,突顯生成式 AI 科技市況欣欣向榮,沒有任何鬆動的跡象。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由於企業 AI 支出大規模轉變,供需失衡相當異常,Nvidia第二季財報本身並非重點,重要的是Nvidia營收受限於半導體代工廠的先進晶片封裝能力,當務之急在於緩解AI 長期供應瓶頸,需求反而不是問題。自 OpenAI 推出ChatGPT 後,帶動生成式 AI 熱潮及更多層面的應用(如: 醫療、工業自動化等),科技巨頭企業更熱愛Nvidia晶片,其強大的軟體編程平台生態系統 CUDA讓開發人員構建和共享 AI 相關工具和軟體庫,更能輕鬆創建 AI,Nvidia正受益於此趨勢,錢景樂觀。由於AI需要更多的資料傳輸以及高效能運算,預期對 Server/Switch 的升級需求將是正面的影響;在ChatGPT與搜尋引擎應用的帶動下,AI相關轉型布局被雲端業者視為投入資本支出的優先項目。


謝文雄指出,高算力需求將為台灣散熱零組件廠商帶來新的成長契機,例如,AI趨勢下帶動GPU運算耗能,GPU晶片耗能高,資料中心解熱進入散熱新世代,AI 的應用將增加熱板結合熱管的3D VC(Vapor Chamber)以及液冷解決方案的採用,加速資料中心解熱進入新世代,Nvidia A100和H100的伺服器機櫃內散熱風扇總設計價值為一般通用伺服器機櫃之3.9倍和6.1倍,其中搭載厚度加厚的雙馬達對轉扇產品ASP也較單馬達風扇增加2.8-9.0倍不等,風扇用量則從一般伺服器的7-9顆顯著提供高到A100 /H100之21 /31顆,皆可望催化散熱廠商伺服器占比將持提高至2024年,此外,液冷與浸沒式散熱接受度亦有增加趨勢,成為散熱業者新的獲利成長因子。以上所提個股僅為舉例說明,非為個股推薦。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近期美股續跌加上市場擔憂中國房地產問題擴大,亞股皆墨,台股跌幅相對較大。美國降評及中國房地產問題等負面消息影響,使加權指數回測五月底跳空缺口,亦測試半年線支撐。短線可先留意中國房地產問題是否擴大,指數在季線與半年線區間整理,隨著第二季財報公布完畢,預料投資人會發現 AI 與非 AI族群 的差異將會擴大,傳統手機面板相關的電子產品需求仍舊疲弱,反之網通產品、AI 伺服器的需求更加強勁,不只反映在營收獲利上,企業庫存去化也看到明顯的快慢差異,半導體庫存去化雖然偏慢但調整步伐不變,隨著景氣復甦、終端需求回升,可挑選評價便宜的標的來投資。


展望未來,不管是美國升息接近尾聲、中國陸續出台刺激政策,市場主要的負面因素都在往好的方向前進。主計處近期公布 2024 年預估經濟成長率達 3.3%,預計隨全球經濟復甦、世界貿易量擴增,將拉抬台灣出口及投資動能,景氣將在今年下半年由谷底復甦,加上 AI 的需求托底,股市可望由 AI 單引擎變成「AI+非 AI」的雙引擎驅動,近期修正是健康的回檔,半年線仍有強力支撐,這波修正整理,反而能讓籌碼稍作沉澱,更有利後續的上漲。


AI已成為市場的主軸,每季的財報都是檢驗基本面的好機會,「真假 AI」已經慢慢現形,預料只有 AI 概念但沒有切入 AI 供應鏈的公司,股價表現很快就會落後,而真正的 AI 供應鏈公司股價短期雖然也會被拖累,但股價相對會更抗跌,未來可望水漲船高,甚至不排除出現倍數增幅的可能性,回檔反而提供絕佳的佈局點,建議投資人可視己身風險承受度,逢低布局真AI受惠股,抓準AI趨勢長線紅利機會,如:ODM組裝、矽智財、高速傳輸、散熱…等長期看好產業及半導體、雲端運算、電動車等領域,長遠來看下半年甚至明年台股表現值得期待,回檔整理正是長線佈局的好機會。

PS.文章內基金不代表本網站推薦之基金,此文僅提供投資人自行做投資判斷



1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