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基優網Fundlover編輯

2020施羅德看好風險資產但防禦不可少


2019年進入史上景氣最長擴張期,一年以來的市場氛圍變化快速,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干擾;美國從升息轉降息,主要央行亦轉趨鴿派。展望2020年,在地緣政治效應逐漸減弱之下,佈局風險性資產的時機湧現;然而身為主要經濟體的歐盟前景仍充滿挑戰,因此防禦性部位仍需佈局。


施羅德投信於今日(11月6日)舉辦來年投資展望,並於會中揭露明年投資十大預測。過去六年有平均超過六成的預測準確率,今年為連續第七年由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團隊最高主管為台灣投資人把脈。在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資金又充裕的情況下,明年投資到底何去何從?使得今年的大預測同樣受到矚目。


施羅德投資亞洲多元資產主管Patrick Brenner:地緣政治效應漸弱,股市仍有機會。

針對明年,施羅德投資亞洲多元資產團隊主管Patrick Brenner預測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不確定性效應趨緩、通膨率偏低。


Patrick Brenner觀察,川普執政後全球雖然進入一個新的不確定性年代,但市場似乎已經逐漸習慣於這種不確定,地緣政治對市場的影響有愈來愈消退的趨勢。從上證指數近一年的盤中波動來看,今年下半年對於各種政治消息的波動,都不如上半年來得高。除此之外,全世界央行關注的「通膨」自2019年以來一直比預期低,降息、擴大資產負債表等貨幣寬鬆政策將是明年不得不然的措施。


此外,根據施羅德投資集團對美國景氣的預測,美國走入衰退的機率逐步升高,加上今年8月出現2年期公債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倒掛,市場上衰退聲音甚囂塵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三十年來出現幾次殖利率倒掛現象後,景氣尚需經過10~24個月才會真正進入衰退,在此之前股市更會來到高點,顯示明年股市仍有諸多機會。


他進一步解釋,明年受惠於各國央行的貨幣寬鬆,資金流動性高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股市,而比歐洲與日本央行更有降息空間的美國,也將助益美國科技股持續受到資金青睞。至於新興市場又比成熟市場有更多餘裕可降息,因此相較歐洲、日本等成熟國家,不妨聚焦擁有較低本益比、更高每股盈餘的新興市場以及亞太(不含日本)地區。


有鑒於全球對於收益的持續追求,信用利差仍處於高檔的全球高收益債、美國高收益債比投資等級債更具吸引力。隨著2019年資金淨流入高收益債轉正,預期這股趨勢將會持續。


施羅德投資中國區信用分析主管Jeannette Leong(梁瑩瑩):貿易戰影響有限 亞債看俏


隨著地緣政治效應減弱,以及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也進一步提供亞洲債市良好支撐,預期明年依舊大有可為。


施羅德投資中國區信用分析主管Jeannette Leong分析,亞債供給強勁,2019年是自1997年以來史上發債數量次高的一年,其中又以中國為主要發債國。事實上,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債市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大,以公司債為例,將近8成收益來自中國境內,大部分產業又為金融、房地產等內需為主。


從波動度來看,Jeannette Leong觀察,亞洲不論是高收益債還是投資等級債,都比美國來得低;信用利差也較美國信貸市場更具吸引力。整體而言,亞債中看好中國信用市場的表現,至於中國以外的國家,以印度、韓國的投資等級債較佳。


施羅德投資資深歐洲經濟學家Azad Zangana:歐洲經濟走緩,留意三大因素。

要提醒的是,世界主要經濟體歐盟經濟走弱,可能會是明年的風險來源,其中有三大因素值得留意。


首先是高度不確定性的英國脫歐,已經大幅影響英國經濟。根據一項針對英國企業財務長的調查發現,他們看淡英國的商業環境,不管是投資還是企業資本支出都在下調。此外,商業活動也在下降,景氣趨近衰退;脫歐亦造成企業囤貨來到歷史高點,產量因而下滑;房市更一直處在低檔。


第二,歐元區經濟成長趨緩。出口貿易疲弱導致歐元區經濟成長減緩,而中美貿易戰傷害歐元區經濟活動,恐已造成歐洲製造業進入衰退,再加上英國脫歐的影響,德國受創最深。


第三,在經濟走緩的情況下,歐洲央行雖盡力寬鬆貨幣,但前央行行長德拉吉不諱言子彈已經用罄,目前只能靠各國政府推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然而,歐洲各國負債程度高,還面臨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財政挑戰,是否真能推動財政刺激,尚是問號。


施羅德投資亞洲多元資產主管Patrick Brenner:建議增加美元、黃金為防禦型資產。

面對明年的風險,挑選「避險」類資產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度,變得至關重要。Patrick Brenner認為美元、黃金都是避險的不錯選擇。從過去八次美國S&P 500指數下跌超過10%的歷史經驗來看,同時期黃金的表現都不俗,平均有11%的報酬率。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低波動股票,在降息環境中是債券產品的極佳替代品,不僅具有防禦率,在股市上漲時也有一定的獲利比率。


1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