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升息就要避開債券嗎?答案未必盡然,有些債券種類反而有機會受惠升息,快快,答案是
…
…
…
…
…
…
…
sorry,嚇得口吃了,答案是金融債和特別股。
債券投資溫故知新
在這裡,簡單復習一下債券投資的ABC。配息基金,近年來備受台灣投資人喜愛,這些基金絕大多數投資標的是以債券為主。債券是政府或企業發行有價證券向公眾集資,債券通常面額大,上面會載有發行天期、票面利率,由於政府或信用評級佳的企業發行,投資人只要有到期就可領回本金,投資期間則享有固定配息,投資債券通常投資金額大,台灣公債單位可以小到10萬元,一般都是以百萬、千萬起跳。
以投資台灣公債為例,投資人若抱有一檔10年期中華民國建設公債申購價新台幣10萬元,例如2011年發行,票面利率2.5%(假設),若一開始就在郵局申購,投資人等於每年都有2.5%配息,持有到期財政部贖回,就會還返你10萬元,這種申購、持有到期,投資人只要留意配息率和配息日和債券到期日。若是投資人是在2015年時才申購這檔債券,儘管債券到期日還是2021,但事實上這檔債券存續期間只剩六年,其配息和債券市價可以再還返算出一個到期殖利率。至於升息和降息調期,債券價格和殖利率的關係可參考下圖「債券投資ABC」。
債券投資門檻高,並非一般投資人申購得起,債券基金因運而生,成為平常人可以參與債市的捷徑。惟債券基金持有各式各樣的債券,投資人除可以從基金月報上,得知債券基金的淨值、配息率外,還要特別留意基金的債券投資組合的平均殖利率(代表基金持有債券可獲配收益)、以及債券投組的平均存續期間(債券持有到期還有多久,債券景氣循環周期裡,升息期間宜持有存續天期偏短者,降息時則要抱存續天期長者)。
台灣人偏好高配息的債券基金,可以配出高配息者,以高收益債和新興債居多,不管高收債、投資級債或新興債,市場多半都是以美國為馬首,這也是每次美國升息,全球都摒息以待。美國已啟動升息,美國基準利率走高,債市最重要指標美國公債,美債殖利率隨著美國升息而走高,美國企業發行公司債與美債兩者殖利率的差距(利差)也跟著縮窄,利差縮減主要係因為一是指標債的殖利率彈升,二是企業財務體質改善。
但升息周期,個人貸款或企業舉債最怕就是升息,升息就會加重利息負擔,若是景氣好,企業營收強,個人薪水賺更多,就可以熬得過升息周期;但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出現付不出利息和還不了本金這種違約情事,這也是審慎投資人最擔憂的風險,也是升息周期,專業人士通常會建議減碼債券的關鍵。
金融債抗升息
金融債何以能避免升息的衝擊呢?還記得2016年2月全球金融市場深陷負利率的恐慌,金融業不怕升息,反而怕負利率侵蝕獲利。隨著美國啟動升息,野村全球金融收益基金經理人范鈺琦指出,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可望受惠、獲利可望持續成長,統計顯示,MSCI環球金融指數企業平均盈次順位餘成長率從2015年的-7.3%、2016年的0.6%,逐步成長至2017年的1年7%,預估2018年更可達到25.6%。
值得注意,一般公司債,票息通常是固定的,金融業發行債券和特別股雖有固定配息,但升息周期有的會發行浮動式配息的債券,主要係金融業存/放款都是跟著基準利率走,金融業者發行債券配息可望隨著利率水漲船高,例如會依金融界拆款利率加碼(加碼幅度視公司的信用評級),這在升息周期對持有金融債的投資人最有利,不會像固定票息債券,由於配息是固定,在升息周期易受貨幣政府緊縮的影響。
金融業募資,除可發行普通股/增資股符合監管單位/巴塞爾協定III的資本適足率的要求外,金融業者還可以會發行主順位/次順位債和特別股,符合資本適足率的要求。這也是近年來,不論台灣或國際金融巨擘紛紛發行特別股、債券以符合巴塞爾協定III的要求。
特別股是債券 不是股票
柏瑞投信去年發行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投資人趨之若騖,總共兩次追加募集,吸金逾新台幣300億元,特別股投資造成全台轟動,投資標的布局就是以金融債為主,掀起投信業者競相發行特別股基金和金融債基金,讓台灣人投資可以多元化,不要過度集中在高收債基金。
特別股雖然名為股票,惟從本質來看,特別股本質是債券,發行者除固定配息外,若特別股價格走高(高於發行價格25美元),發行公司避免買回(call-back)時成本過高,發行者就會執行call-back。從這種特性來看,特別股一旦上漲,精打細算的發行公司就執行call-back,特別股跟普通股完全不一樣,並沒有太多股票上檔空間,本質更像債券。惟台灣將其劃定為股票基金,易令人有錯誤期待─特別股有「股價有上漲想像空間」,惟call-back機制卻完全粉碎這種美夢。
利變型標的 水漲船高
以金融產業為投資重點的特別股基金、或金融債基金,擁有接近高收債的殖利率,但波動性低,係因投資標的為國際金融巨擘為主,信用評級是投資級,基金經理人還可以因應美元升息,挑選利變型(固定配息可以轉變為浮動式)的金融特別股或債券,規避美元升息過快。金融債和特別股有何差別,這張表大家可以參考。
金融債或特別股基金,若是鎖定金融業者,基金經理人多加留意和物色利變型之標的,宏利投信分析,摩根士丹利有發行一檔永續債券(2024年可callback),2015年發行時的票面利率是6.375%,惟目前配息已改為淨動式,採3個月Libor拆款利率加3.708%。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金融業雖是經濟體系中流抵柱,但受到政府高度監管,加上美國政府注資不,趁著景氣好也在降低持股,金融股股價表現都不如科技股亮眼。惟川普執政以來,又減稅,又研究金融業鬆綁,美國又處於升息循環,金融股後市有不少題材。
野村投信提出金融債的四大優勢「趨勢好、波動低、收益甜與信評高」,野村投信特別以2004~2006年美國升息期間,當時金融債指數累積漲幅達14.6%,而此次美國自2015年底開始升息以來,金融債表現依然亮眼,例如歐洲金融債自升息以來上漲11.5%,亞洲金融債漲幅亦將近一成,同期間投資級債僅上漲7.80%。范鈺琦指出,美國川普總統減稅效應和美國升息挹注金融業的獲利,金融股未來成長潛力可期,金融股價上揚有利於金融債表現。
儘管金融產業雖有好題材,但特別股或金融債,到底本質是債券,不是股票,金融產業後市好,只是減少企業有違約情事,或是信用評等獲調升的可能,股價、特別股/金融債就不要搞混了。
美國利率正常化,基金業者因應投資人對收益需求,不是推新興債、印度、中國和邊境市場債券基金,就是鎖定短存續期間、高信評、高殖利率、低波動的金融債/特別股發行新基金,台灣人可投資標的,真是愈來愈多元化,但基金業者如此搞創新,能否贏得投資人青睞,值得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