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白富美

雷大雨小:銀行基金銷售獎勵金改存量計算 僅限推廣期間



看到報紙這則新聞時,筆者心中為金管會拍手叫好,心想:「政府怎會如此佛心,為小投資人謀福利,以後申購基金都不必有手續費了!」

但主委鋼鐵人的形象,才不到一個小時,就被相關業者告知,這新聞有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8日會議裁定銀行與基金業者在推動活動期間的銷售獎勵金計算改採「以基金規模(AUM,存量)計算」,至於新聞所提的「銀行不收取銷售手續費」,其實是指銷售獎勵金(或佣金),正確說法是銀行以後不跟基金公司收取銷售手續費(佣金/獎勵金),並不是不跟消費者收手續費了

天啊,不跟基金公司收VS不跟投資人收,這個差蠻多的,這原本影響銀行業收入和投資人利益的大事,馬上縮小範圍,這僅是基金公司和銀行銷售通路如何共享利潤的事,跟我們市井小民利害關係,太不直接了,雖然只高興一個小時,但筆者覺得顧主委和金管會真的要硬起來,跟鋼鐵人一樣,乾脆遵照媒體的標題(媒體會有如此文章,想必代表更多民眾的心聲吧)和內容,將錯就錯(負負得正)就是做對的,未來申購基金都不收手續費了吧!

還原金管會決議

醒醒吧!別做白日夢,到底這場會議到底在談什麼?達成什麼決議?

值得特別留意的,銷售獎勵金是業者於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內之「銷售金額」所支付一次性的銷售佣金。而此次調整以「AUM」計算,則是以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間客戶的基金存量(基金申購減去贖回、通路持有台灣人在該基金的存量)計算,這與部分銀行以投資人AUM計算投資顧問服務費、而不收取投資人的金融商品申購手續費是兩碼事

基金銷售收入 成就銀行金控高獲利

基金公司與銷售機構(簡稱通路,銀行為主)的分潤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基金業者的痛,尤其投信新募集基金或境外基金銷售,要靠通路銷售,近年來要支付費用愈來愈多,除了代銷基金,基金公司與通路會約定銷售通路費率外,若有專案推廣計畫,還要加給銷售獎勵金、專案人員訓練和廣宣,有的通路還會要求基金公司基金要上架,還要另付上架費,基金業者必須支付通路的專案費用和既有通路分潤,幾乎接近1%(金融業的行話,稱為100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某後進基金業者2013年搶攻台灣時,就祭出重賞,獎金和專案合計達100基本點,基金業者戲稱此為「歡樂100點」,從此成了業界的夢魘。

基金與通路推專案,除了價碼愈喊愈高外,最令基金業者傷腦筋的,專案期間,銷售目標達成了,贊助費給了,獎勵金也發了,分潤也沒有少,但合作結束後,投資人在通路勸誘下將基金贖回,將錢再轉進其他新的合作專案。投資人被理專帶進帶出,不僅無法長期投資,這種進出頻繁的作法,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直呼不可思議,投信和投顧業者更是啞巴吃黃蓮,該付的都付了,但基金存量卻一直長不大,有的基金公司根本是倒賠在做生意。

舉例說明,銷售機構辦理1個月推廣活動、銷售金額3億元、投資人持有1個月、銀行通路有銷售獎勵金費率0.1%、基金經理費率(2%)分潤成數是30%,基金公司之經理費收入50萬元(3億*2%/12),需支付銷售獎勵金30萬元(3億*0.1%)及經理費分成15萬元(3億*0.2%*30%/12),基金公司僅有利潤5萬元。

以上是案例說明,但合作只賣3億元是沒有搞頭的,若將此案放大100倍來看,儘管經理費有5000萬收入,但扣掉通路相關費用,基金公司能夠留下來只有500萬,以金管會要求基金公司(最小投顧規模要有20人左右),這獲利除要支應人員薪資和辦公室租金、辦公費,境外基金業者還要付國外基金管理費(與海外分拆),這數字算一算,很多業者經營澹淡,可以窺見一二。基金業者經營愈來愈艱困,但報章媒體的銀行和金控財報,卻是不斷創新高,尤其財富管理業務的手續費收入貢獻不少,根據工商時報的報導,銀行去年銷售基金手續費收入有200億元。

基金與通路的博弈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金管會這一定奪,基金公司和通路的遊戲規則有機會改變嗎?基金業者必須支付給通路費用可以降低嗎?若通路不必再予取予求,對投資人有何助益?

據瞭解,不勝負荷通路的予取予求,過去基金業者只敢私下抱怨,但有的外資投信近年來業務持續走下坡,結合美歐商會勢力,再結盟處境雷同的投顧業者,力求扳回一城。如今金管會拍板定案,有的基金公司很樂見這新的改變,至少情況不會再更糟。


2017年失血最嚴重十家總代理,基優網/製表和統計

資料來源:基優網/Fundlover,單位/百萬美元。資金淨出入係每季國人投資規模扣除績效影響推估出資金淨流入或淨流出。*中信投信第三季結束英傑華系列基金總代理。

但必須留意的,基金公司和通路的分潤問題是種商業行為,談判桌上是真槍實彈,有些基金業者若願投通路所好,願意多多分潤和多多付費,儘管改採AUM計算專案獎金費用率,但在支出總額不變下,挺多就是調高費率,這將迫使基金業者分潤給通路的成數直接墊高。至於照金管會規定走的業者,只能呆呆看別家基金熱銷。金管會卡住了基金專案獎金,若通路很嗜血、要有豐厚手收入帳,有的基金業者可能會配合銷售更有賺頭的後收手續費級別的基金…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基金業者真的可以齊心齊力、改變遊戲規則,為自己扭逆境嗎?蠻值得繼續觀察下去。

ISA正本清源 開創友善投資環境

筆者對這次的決議,並不抱有太高期望,台灣基金產業真的要正本清源,關鍵在要有長期資金的支持,這種長期資金,在美歐或日本、香港、新加坡,都是以退休金為主力,這些資金在有稅法鼓勵和約束下,才能長期投資;基金業者也預知資金是長期投資,也才願意在費用率有更大調降空間,直接加惠投資人,如免收手續費的基金,調降基金經理費、發行免通路佣金(RDR)級別基金,這就是美國的401K或IRA帳戶,以及英國、日本等政推動的「個人投資儲蓄帳戶(ISA)」。

投信投顧公會和金管會雖積極推動台灣版的ISA,期望財政部能夠提供稅務獎勵長期投資,惟財政部已多次表態說「NO」,台灣投資人目前在基金和通路的博弈遊戲裡,很難如金管會新聞稿所言「創造三贏」,個人投資人只是通路俎上肉、任人宰割,因為基金業讓利、分潤多少給通路,都是要投資人埋單,因為這些都是算在基金經理費裡。

更友善投資人的環境出來前,你不想成為這種博弈遊戲裡的魚肉,投資人自我保護和聰明投資的方式,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基金投資「知識力」,第二可以另覓基金銷售通路─基富通、鉅亨網投顧、或直接跟基金業者申購(請參閱聰明買基金),第三基金挑選上也可以找有RDR級別的基金(目前只有安本和未來兩家基金業者有此級別)的優質基金做長期投資的標的。

延伸閱讀〉〉〉〉

57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