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興債最夯,台灣基金總代理靠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夯成為吸金王,第一名是富蘭克林投顧,第二名是鋒裕投顧,兩家公司第三季吸金近15億美元,兩家熱銷新興債券基金,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扣除績效因素、惟含配息),第三季的淨流入資金逾20億美元。
3Q 安聯擠入第三大 瑞銀擠入前十名
根據晨星和各家基金業者公布的第三季國人投資比重和基金規模,基優網最新統計顯示,前十大境外基金總代理,有三大顯著改變:首先是安聯投信管理台灣人的境外基金資產規模,已超越摩根投信,成為第三大境外基金總代理業者。
第二改變是瑞銀投信一季超越霸菱投顧和瀚亞投信,擠入第十大境外基金總代理。
第三變化是第三季前十大境外基金總代理,雖然台灣人持有資產規模相較第二季是有成長,惟扣除績效帶動的資產規模成長,推估台灣人資金流向,則有四家總代理第三季是淨流出,摩根投信逾4.5億美元淨流出,富達也有1.9億美元。
新興債吸金逾50億美元 集中富坦和鋒裕
2017年新興債券夯,根據基優網統計,49檔境外新興債券基金,2017年前三季的台灣人投資規模增加59.5億美元,扣除績效因素,推估台灣人資金淨流入逾52億美元,雖然絕大多數新興債都有資金淨流入,僅有16檔推估是淨流出,但淨流入資金主要集中在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鋒裕新興債基金、NN新興債基金、貝萊德新興當地貨幣債基金和聯博新興債基金,這些基金推估吸金規模逾1億美元以上,各檔基金到底有多吸金,可以從下面的吸金排行榜一一檢視。
儘管新興債基金的吸金,未必與基金績效成正比,但績效亮眼仍有相當吸引力,例如先機新興本地貨幣債和安本新興債,惟老品牌的新興債基金如施羅德的吸金力已大不如前,施羅德新興債基金曾是台灣人投資最多的新興債基金之一,唯此寶座早已拱手讓人。
資料來源:基優網/Fundlover,統計來自境外基金觀測站和基金總代理、晨星,統計日期截至2017/09/30,單位:百萬美元。
績效+讓利 新興債買氣旺
新興債今年的績效優於高收益債,加上基金業者刻意拉高配息率、同時推出新版的後收手續費級別, 投通路所好(財富管理銀行偏好後收手續費基金),新興債基金銷售自然跟著暴衝。
後收級別基金吸金,但這基金和通路的遊戲,卻愈來愈有挑戰,政府擔心後收級別讓投資人成為通路的「俎上肉」,近年來對後收級別銷售增加不少限制,例如後收的分銷費收取設限,若以目前流行的F股,投資人綁約三年,一年未滿贖回就必須支付3%後收手續費,兩年就2%,三年1%,滿三年才不收取手續費,依此推算基金業者的分銷費一年以1%來看,投資人三年屆滿後,通路業者基於追求新收入,屆時一定又會促請投資人轉換基金。
境外基金業者說:「後收基金,基金業者通常會先支付手續費給通路,例如F股,就必須支付3%後收手續費給通路,等於基金業者須先行墊付投資人應付的手續費,惟等到綁約期滿,基金業者才開始有機會賺錢,但通路在綁約期滿後無法賺每年分銷費,屆時又將勸誘投資人轉換基金,後收級別的基金,對有意跟進基金者,挑戰愈來愈大。」
安聯收成基金 緊追富坦新收基金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在2017年的前三季榮登境外基金的吸金王,雖然尚未危及聯博全高收和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的地位(這兩檔仍是台灣人投資規模第一和第二多),惟扣除績效因素,推估台灣人資金淨流入,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仍有26億美元,緊追在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29億美元)之後,顯然不受市場唱空美國市場的影響,台灣人投資最多五檔境外基金,今年以來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變化和推估淨流入,大家可以參考下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