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白富美

從數字看摩根投信人事地震-下



摩根資產管理台灣區高層人事大地震,在台灣是三天新聞,在香港新聞界卻是遺珠之憾,這個台灣基金界的茶壼風暴,在許多亞洲區/國際投資新聞網站例如Asia Investor或Citywire卻是支字未提。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隨風飄逝

摩根這個人事新聞目前還是餘波盪漾,台灣財金雜誌繼續加碼爆料,例如商業周刊的《最年輕投信女董座 ⼀⼩時「被離職」內幕》。據瞭解,香港媒體雖沒有這條新聞,但不少媒體人還是私下與台灣業界打聽,到底出了什麼事。

儘管摩根亞洲和台灣都不願多說這一波人事大地震的關鍵,惟從媒體轉述金管會的說法,摩根這波人事異動是多名通路和行銷等高階主管,涉及違反公司內規,公司已請相關涉案主管離職。到底犯的什麼是內規呢?不論是當事人、公司或金管會官方,大家一致對外說法就是通路的訓練時數違反摩根的內規。用白話講,就是通路訓練課程只上兩小時(舉例),但申報給公司時是多於兩小時,時數不符,這種與事實不符作法,寬鬆一點解釋這是「入境隨俗」「配合通路」,若從嚴解釋就有「偽造文書」之嫌。

長久以來,台灣基金界和通路都借舉辦市場展望會、投資論壇等基金教育訓練課程,基金相關課程都是意思一下,其他時間就是個人自我學習,市場「習以為常」的作法,卻被摩根做為砍高層的藉口。觸犯內規僅是如此嗎?有的市場入士懷疑,事情絕對不是如此單純,但事件搞大,不僅對公司不利,還將招來監管機構的調查,通路訓練時數違反內規成為大家較能接受的下台階。

扭曲財富管理市場

通路訓練時數不符摩根內規,這僅是冰山一角,冰山下是台灣基金和財富管理市場的病態和扭曲。

台灣基金市場規模,境內/外基金和代操在內約新台幣7兆元,惟這個市場是以通路為主,想要在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通路沒有打好,基金是賣不出量,靠基金績效和廣告,如蝸牛漫步,緩不濟急。如何滿足通路的需求,成為基金業者能否做大市場的關鍵。

通路的需求是什麼,對財富管理銀行最重要的就是賺手續費,賣基金有投資人申購基金的手續費收入,還可以與基金業者分享管理費,另外還有基金信託保管費。金管會核備的1,766檔境內外零售基金(不含私募和全權委託),比台股逾1,400檔還多,基金要在通路上架,不僅基金經理人管理費要分潤給銀行、付基金上架費,要能衝出量,就要與通路配合、規劃為當月或當季的精選基金;除此之外,基金公司還要負責通路教育、贊助行銷。

投顧高層說,不論是股票或債券基金,基金業者給通路的管理費分潤高達50%,股票基金若是管理費是2%,銀行通路可抽個1%,高收債基金經理費約1.7-1.8%,通路分0.8-0.9%,若要加入精選基金,基金公司要再給通路至少25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精選基金還有分層級,從一到三不等,愈是主推基金,要給通路分潤就愈多。

台灣人投資共同基金規模,扣除私募、全權委託,零售基金規模約有新台幣5.475兆,若截長補短,銀行靠銷售基金,若以管理費分潤(含上架費、入選精選基金和教育訓練/行銷補助)1%來估算,靠銷售基金的財富管理市場手續規模至少有四、五百億元是跑不掉。

後收型基金 財富管理大補丸


財管銀行要賺更多手續費,最愛銷售基金就是後收型手續費,對投資人而言,後收手續費基金,雖然人申購時不必付手續費,但基金持有時間未達規定時間就贖回,這時就要支付手續費,以常見後收型B級別,就必須綁約四年,第五年贖回才不必支付手續費,第一年贖回就要付4%、第二年要付3%、第三年2%、第四年1%,跟大家買手機綁約的道理差不多。

後收手續費可以幫財管銀行衝多高的手續費收入呢?對通路而言,銷售此級別,基金公司不僅第一年就支付通路4%後收手續費佣金,每年還要給通路1%通路分銷費,這類型型基金堪稱是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大補丸」,基金業者更可快速擴大市場,這也是路博邁2013年打入市場的捷徑。路博邁當年為衝刺在台銷售量,聽說給往來銀行分潤高達100基本點,墊高基金業者打通路的成本。

儘管金管會對後收手續費有新規定,惟在沈寂一段時日,近來業者找到因應新規定的方法,去年多家基金業和財富管理銀行又開始大賣後收型高收益債券基金,這對許多不做後收手續費的基金業者如摩根、富達和法國巴黎資產、安本,只能乾瞪眼。

通路撒錢 基金存量留不住

基金業者分析,基金申購手續費是通路賺的,基金管理費要分潤給通路,台灣子公司/總代理再與海外基金公司分潤管理費,台灣子公司或總代理挺多只有30-50個基本點。若要再加碼成為精選基金、行銷贊助和教育訓練,若由台灣獨自負擔通路費用、幾乎是沒有賺頭,關鍵就出在這些行銷投資下去後,與通路辦活動一結束,通路就勸客戶將基金贖回,再申購新一波促銷基金。

某基金業者以他們曾與通路往來的經驗說:「與通路辦活動,活動期間雖有達成業績,募到預定目標,但一個月後基金存量卻從100%很誇張僅剩5%。」這種現象不僅在境外基金,投信新基金募集更是層出不窮,近來最誇張的首推瑞銀投信2016年風光募集的瑞銀全球生物科技基金,才成立一年三個月就遭清算。

這檔基金成立時規模逾新台幣27億元,惟過了閉鎖期基金規模僅剩8億多,2016年底此檔基金僅剩不到1.7億元,成立周年時規模降到僅有7,900萬,最後在6月2日遭清算,根據經濟日報的分析,這是金融海嘯以來,成立時間最短的境內基金,儘管這檔基金績效表現不差,募集時也是砸重金,但銷售通路在合作結束後就勸客戶贖回,加上市場波動大 ,最終只能黯然清算。

扭正市場 金管會要三大公會好好商量


基金在通路周轉率過高的問題,投信投顧公會曾花百萬委外做台灣基金周轉率偏高的研究,據瞭解,瑞銀生技案更令瑞銀資產管理海外主管曾就此事籲請金管會重視銷售通路基金周轉率過高的沉疴,儘管金管會在2015年就擬祭5招嚴控,其中各銀行向基金公司收取銷售獎勵金、及通路服務費2大項,將改以管理資產規模(AUM)並拉長持有時間(半年)做計算基礎,但此舉卻遭到銀行公會反對。

金管會儘管在今年2月再度對外表示,擬調整各銀行向基金公司收取銷售獎勵金的費用結構,為防堵銀行理專勸誘投資人頻繁轉換基金、炒短線,期望投信投顧、銀行和信託公會討論、研擬出折衷方式,希望今年達到共識。

銀行繼2016年保單佣金被砍後,如今基金銷售佣金還要調整,早就怨聲載道,加上目前基金銷售主要都是靠的銀行,投信境內基金要發行募集也要找銀行做保管銀行,基金業者有求於通路,總是處於下風,對通路的予取予求,只能充分/儘量配合,三大公會開會,聲音誰比較大,是可想而知。

據瞭解,某基金公司因應英國總部要求,在基富通證券推出免通路佣金RDR級別基金,但此舉卻引來某財管銀行的不滿、找該基金公司台灣區負責人到銀行斥責,基金業者聽聞後莫不禁若寒蟬,同樣是來自英國也有RDR級別的基金業者根本不敢推出這類對投資人有助益的基金。

摩根台灣這人事大地震,訓練時數不符,讓台灣基金銷售的病態,露出冰山一角,深層結構問題雖然金管會已獲悉、並已著手要調整,但無奈金融市場裡,胳臂比粗的,保險和銀行是老大,基金業者是「細漢」的,加上通路為王,基金業者做為產品提供者,只能與通路共存共榮,有時還要與虎謀皮。

共同基金在台灣發展已有30多年,基金在昔日是有錢人重要理財工具,有錢人透過基金理財可以節省下來的稅負,付一點手續費給銀行和保險通路,根本是「九牛一毛」,這也是銀行經營的八二法則(八成獲利來自兩成富裕客戶),但隨著財富管理銀行業務向下發展,吸引中產階級或定存族持有基金,尤其低利率的今天,配息型基金做為定存替代品,成為財管銀行熱賣商品和創造手續費來源,基金業和通路之間的銷售亂象,投資人權益絕對不是金融業者優先考量。

投資人的權益 通路刀俎魚肉

共同基金重視的是信託義務(fiduciary duty),投資人將資金委託給基金業者,基金管理公司在這受託下,必須善盡其管理職責,也因對這種責任的重視,許多國際知名基金業者旗下基金商品,早就走入平常家庭,成為平民老百姓儲備退休金、子女教育金或投資儲蓄的好工具,尤其靠基金做退休金投資儲蓄,這也是美國基金產業得以成為全球資產管理龍頭的關鍵,更因為基金資產規模夠大,可以降低基金管理費,提升基金淨值,直接加惠在投資人身上。

香港強積金在2000年12月啟動,帶動香港基金產業蓬勃發展,台灣基金產業過去17年來一直在苦等,期望有如美國和香港穩定退休投資儲蓄的資金來支持基金產業永續發展,但一直苦等不到,基金業者只能在成長有限的財富管理市場裡,與通路虛與委蛇,重視投資人的權益的金融業者少之又少,還有基金業者為創造海外基金公司、台灣總代理和通路三贏的局面,還調高基金管理費,這一來淨值就受影響,在基金銷售的生態裡,最終埋單者就是投資人。

摩根事件,某種程度算是摩根亞太區對台灣花大錢打通路投下反對票,在台灣財富管理生態沒有改變下,摩根在台資產規模,受到這次人事變動,必然會影響基金在通路的銷售,可預見未來三到五年,基金規模成長是相當有挑戰的。

若有例外,一是全球股市暢旺,股票著稱的摩根基金有機會勝出,二是未來年金改革將共同基金纳為退休金儲備的工具之一,或金管會政策性要求銀行收取基金銷售獎金的合理化,摩根基金還有機會擄獲品牌迷思投資人的信賴。

政策改變,是境內外基金業者共同期盼。但台灣基金銷售生態目前還在隧道裡,還無法看到盡頭曙光,投資人只能自求多福,與其獨愛銀行、成為理專刀俎上的魚肉,不如好好研究、覓尋更多低投資本的通路才是當務之急。

5,23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