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平:中國經濟不能被這四個「理由」嚇住

已更新:2019年6月29日



陳平

中國經濟正在深度調整,去年全年GDP增速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低,僅6.9%,雖在全球範圍內仍屬翹楚,不過,面對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的兩個翻番目標,挑戰不小。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對當前經濟放緩頗為擔憂,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主要原因為內因,其主要癥結在於,中國輿論界存在很多認識誤區,比如媒體經濟學家以改善環境、解決房地產泡沫等名義,遊說中國經濟必須減速的聲音很大,使得政府決策自捆手腳,經濟下行趨勢日漸加深。


以下為陳平教授眉山論劍第一篇。

這次經濟下行的原因何在?代表性的意見有兩種,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的王建認為以內因為主,北大林毅夫認為以外因為主。

我們看看世界各國金融危機後各國經濟的表現(見下表):很清楚,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2008-2009是最低谷,2010年開始反彈。中國在危機期間一直高速增長,從2011年開始,增速放緩。



2000年以來,中國、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及區域、全球增幅,中國相對表現平穩。資料來自:聯合國

2010年後西方經濟緩慢復蘇。如果中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中國也應該緩慢復蘇,沒有理由在西方經濟復蘇之後中國經濟繼續下行,而且是2012年後經濟增幅不斷下降,去年降到6.9%。從這一點來看,2012年以來的的中國經濟下滑是內部原因主導。

這幾年還有一個令人迷惑的現象,2012年以來,中國政治外交方面的表現非常好。一帶一路的戰略、亞投行的建立,連西方發達國家都急不可耐地想加入亞投行。可見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這是沒有疑問的。

奇怪的是,這段時間中國經濟上的表現卻很弱。特別是,中國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凱恩斯主義,反對4萬億刺激。好像是說,金融危機期間,美國量化寬鬆成功了,值得中國崇拜,中國的財政刺激失敗了,要改變。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初步判斷,是中國主流經濟學,準確的說是媒體經濟學輿論誤判,形勢誤判,才會造成中國政府在應對危機的時候自捆手腳,採取經濟緊縮政策。中國政府原來以為速度放慢,可以解決改革遺留問題,實際上我們看到經濟下行越來越嚴重,改革也越來越難。

下面我們來看,過去幾年中國主流媒體幾乎一邊倒的要求經濟減速都有些什麼理由。

理由之一是,認為中國4萬億財政刺激政策是失敗的,美國的量化寬鬆(QE)是成功的,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要向美國看齊,而非吸取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

我們來看一下數字。美聯儲的量寬花了3.5萬億美元,中國的4萬億換成美元,其實不到6000億美元,僅是美國的六分之一。但是美國的成果怎麼樣呢?

我說,美國沒有什麼成果,美國投資沒有增加,銀行惜貸,只不過汽車消費因為低利率恢復了,美國房地產價格也沒有恢復到危機之前。特別嚴重的是,美國經濟看不到增長的起色,所以美國的前財政部部長、哈佛校長薩默斯給美國新常態的定義是:“經濟長期停滯”。

如果按照金融危機前的狀態,美國年平均增長3%-4%的水準,美國未來10年到20年就是增長2%,日本就更差了,1%都難維持。

中國不到6000億美元的的投資,最精彩的效果就是最近幾年中國的高鐵突飛猛進,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而且整個改變了中國經濟的面貌。這是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留下來的成果,如果沒有4萬億,中國十年能不能建成這些高鐵,這些項目能不能上馬都成問題。

中國主流媒體,有一批媒體經濟學家,崇美崇洋到了荒唐的地步。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都在反思盧卡斯帶領的芝加哥學派的反凱恩斯主義,只有中國的媒體經濟學家,在全面恢復鼓吹華盛頓共識,只不過換了個面目叫“反凱恩斯主義,反大政府”,無視中國改革成功的現實。

輿論懷疑和反對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的第二個理由是中國不可能超過東亞四小龍。

這個理由非常有影響力,說世界現代史上這麼高速的增長,日本只持續過20年(從1950-1960年代),韓國只持續過30年(1960-1980年代),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怎麼可能持續增長30年呢?

這種說法通過和其他東亞國家比較來貶低中國發展的可能性,使得大家覺得中國的所有問題都是發展太快造成的,而且所有這些問題都不可能在高增長的過程中解決,比如環境污染、房地產泡沫等,所以中國經濟必須放緩。實際上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這些問題在增長過程中解決比停滯中解決更容易。但中國媒體壓倒性的懷疑中國維持高增長的理由,就是日本韓國有先例。

反駁這個理由是非常容易的事。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國和日本比較,中國人口是日本11倍,國土是15倍。和韓國呢,中國人口是韓國的28倍,國土是韓國的97倍。

此話怎講,中國發展的空間,比日本和韓國大多了。世界上哪有一個規律是靠人均GDP來決定經濟發展階段的?世行搞的什麼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論,是來忽悠人的。

提醒大家一點:中國地理最主要的特點,是中國有一條從黑龍江到雲南的黑河騰沖線,中國人口的96%集中在黑河騰沖線的東南,而這條線東南占中國國土面積的36%。也就是說,中國還有60%左右的國土沒有開發,過去30年只有開發了沿海。為什麼沿海開發的奇跡不能在內地重現?

特別是習主席提出來的一帶一路設想,我認為歷史上前所未有。歷來大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都是海洋國,為什麼先發展起來,因為交通方便,進出口貿易便宜。但是走到後來,包括德國俄國和中國,都是大陸國家憑藉規模經濟挑戰海洋國家,最終戰勝海洋國家。

從這個角度講,如果中國前30年代發展沿海的佈局是跨國公司主導(因為他們要把中國的加工產品運到海外,沿海物流比較便宜)。現在這個局面要改變了。現在,內陸的渝新歐鐵路貨運已經延伸到了歐洲。如果一帶一路成功實施,一定要先開發內地,尤其是大西北,30年也開發不完。

鼓吹中國經濟必須轉型的第三個理由就是中國製造業已經飽和。這條對經濟企業界金融界有非常大的影響,我要重點談談。

他們說,中國製造業已經飽和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是粗放型增長,效益不高,要提高效益,就是發展服務業。

出過國的人知道,中國的餐飲、旅館服務業,比國外的發達多了。他們說的服務業說白了就是金融,認為金融可以賺大錢,做製造業利潤很薄。這個說法是中國現在最有誘惑力,但也是最危險的。

我提醒大家一個事實。金融可以空手套白狼嗎,金融效率高嗎?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成本估計在12萬億-22萬億美元之間,美國把從中國賺到的大量利潤轉回美國,然後批評說中國儲蓄太多,消費太少。

我問大家,美國幾萬個橋沒錢修,美國這麼能賺錢,為什麼不改善基礎設施,要搞房地產泡沫,搞次貸危機?所以美國所謂的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的害,遠遠大於利,已經把美國經濟架空了。

美國主流經濟學家自己的分析,最有名的是前IMF首席經濟學家、MIT教授西蒙-詹森(Simon Johnson) 2009年寫過一篇文章叫《安靜的政變》,文章說,美國經濟在70年代前為什麼重視實體經濟,因為當時美國是軍火工業集團主導的。美國雷根總統搞了減稅革命後,債務急劇增加,導致美國金融集團取代了實體的工業集團,把美國的工業經濟架空了。

英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2012年在他去世之前幾個月,在家裡曾經跟我對談。當時我提出來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美國病”,就是金融的高利潤擠出了其他實體經濟產業,霍布斯鮑姆補充說,應該是“英美病”,英國因為同樣的病走向衰落了。

早在1850年的時候,英國工業生產占了全球一半,但賺錢不多。賺錢最多的是海運和金融。因此英國1850年後就開始搞去工業化,結果一戰前英國就開始走向衰落了。

最近一位義大利裔美國經濟史家阿瑞吉寫了一本書,叫《漫長的二十一世紀》,這本書總結了資本主義歷史上的幾次金融霸權盛衰的週期:最開始是義大利的熱那亞建立金融資本強國,接下來是荷蘭、西班牙、英國和美國。他說,這每一波的霸權更迭,最後都是金融惡性擴張取代實體經濟導致的衰落。

從這一點來講,金融過度擴張導致實體經濟衰弱,這是我們最要警惕的。如把金融擴張作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目標,弄得不好就會把我們過去三十年的改革成果,毀於一旦。

大家看看去年股市的動盪、匯率動盪,半年不到,耗掉中國幾千億美元外匯儲備,這些錢拿來幹實體經濟,消化過剩產能,改善民生,能幹很多事。現在中國最要反思的就是,中國發展的方向,是堅持實體經濟,還是學美國搞金融投機,自我毀滅?

第四個恐嚇中國經濟的理由是: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理論,這是當前主流經濟學家非常流行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正在誤導中國經濟轉型。

大家記得在蘇聯東歐推行休克療法的時候,鼓吹經濟自由化的是一些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比如諾獎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哈佛經濟學界薩克斯、匈牙利的科爾奈,他們好歹還是做過一些對經濟學有價值的研究。

但是這些年來,忽悠中國的世界銀行報告的作者,比如世行2012年提出《中國的2030》的報告,裡面提出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論,這一報告的作者,完全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他們的理論是什麼呢?他們把歷史上過去50年裡, 101個國家無論大小放在一起做一個回歸,得出結論說,能夠從低等收入國家跨入高等收入國家行列的國家,只有13個,然後拿這些國家作為中國下一步經濟轉型的榜樣。

他們的方法論很成問題。假如我是生物學家,我把跳蚤、青蛙、大象、人類放在一起,拿個指標做個回歸,得出生物演化的規律,你們能相信嗎?但世行的計量經濟學就是這麼做的,我們來看看這13個國家暴富有什麼竅門?

有些竅門你想學也學不到,有的國家(赤道幾內亞)發現海上石油,一夜暴富,可惜只有幾十萬人口,而且是獨裁腐敗的國家,值得中國學習嗎?

13個國家裡,十個國家人口加起來不到中國一個省,最少的冰島人口只有30萬,多的以色列幾百萬,葡萄牙、希臘一千萬,就是把日本、韓國、西班牙全算上,才僅相當於中國的五個省,別忘了中國的人口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他們可以提出一些發展經驗,比如小國可以發展旅遊,房地產、離岸金融,暴富很快。但是在過去金融危機期間,一半國家恰恰是受到金融危機打擊最嚴重的,比如著名的冰島銀行危機,包括陷入富國困境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他們現在失業率達到20%以上。

金融危機之後還鼓吹這些跨越中等收入的樣本,我覺得是非常驚奇的。

這個理論最大的誤導是,忽視了發展經濟學一個公認的共識:拉美和東亞國家陷入的是“依賴經濟陷阱”,是因為跨國公司控制當地經濟發展,不為當地人造福。最好的例子就是阿根廷,20世紀初的時候,富裕程度和美國相當,始終沒有走上獨立發展的路子。

即使發展最好的亞洲四小龍,包括日、韓、新加坡、臺灣都屬於美國的依賴經濟,特別是大家羡慕的日韓,在二三十年高增長之後,陷入停滯的原因正是,戰後一直被美軍佔領,沒有獨立的國防、科技,扛不住美國金融自由化的壓力。當時日元被美國逼迫大幅度升值,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時被迫開放金融,將核心企業股權廉價賣給跨國公司,才在高增長之後未能持續發展。

中國要超越日韓,只能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歷史上建立獨立的科學、軍事、金融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美國、蘇聯。現在除了美國和中國以外,還有誰擁有如此獨立完整的科技體系和經濟政策?歷史上的文明大國,甚至大帝國,要全盤西化搞現代化的國家,土耳其、伊朗、印度、埃及、墨西哥、巴西,情況怎麼樣,那個能比得上中國?

所以中國的大眾和知識份子,特別是領導人,要清楚的明白,中國的下一步發展目標,只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只有掌握科技軍事的制高點,才會有獨立的金融和穩定的經濟發展

我們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假如沿岸國家,不能學習中國發展經驗,建設小康社會,而是利用自然資源、地緣優勢,要搞暴富,在大國之間搞投機,不可能形成一個長期的穩定合作,不可能有持續經濟發展。

這點上,中國經濟學家沒有自己理論,盲目的搭世行什麼中等收入陷阱的便車,不但失去金融市場話語權,也會失去國際合作的話語權,這一點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財經微信:羽扇觀經(ID:guanchacaijing)。每日三分鐘,專享重磅財經新聞新鮮解讀,資本長袖善舞,事關你我她!

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