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3日當周,在市場風險意識再升高(CBOE和VIX期指)下,全球主要股市表現下挫,僅有中國和日本股市全周上漲,日經上漲1.72%東證也有1.42%,儘管中國經濟數據不佳,中國上海綜合證券指數全周揚升1.64%作收。MSCI邊境國家市場也以0.08%收小紅。
全球主要市場股市表現(20151109-20151113)
更多國家股市表現可以點選「市場掃瞄」
美歐股市下挫,除市場擔憂美國12月升息之外,10月才展開一波反彈油價、能源和原物料類股,在油油價再下滑,跌到接近40美元價位,美國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全球原油庫存已升到創下歷史紀錄的30億桶(連結)。
加上,從中國沿岸到墨西哥灣,目前全球共有逾 1 億桶原油及重燃料,存放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停泊海上的超大型油輪中,反映長達一年的能源供應過剩嚴重程度,不僅塞爆陸上儲油設備,造成主要油港壅塞,也暗示油價還有進一步重挫的空間。(連結)
全球商品市場的後市如何,瑞士信貸總體經濟分析陶冬15日在其部落格發布「大宗商品顯頹勢 歐洲央行謀擴張」,蠻切中實事的分析,9月以來能源和商品的反彈恐怕僅是曇花一現。
陶冬的看法如下:
相對於股市,商品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判斷始終偏樂觀。儘管交易員們也意識到中國需求面臨逆境,但是對政府刺激政策預期較高,甚至認為數據越差,政策刺激便會越強烈,這使得大宗商品市場的調整始終不完全,落後於A股、 H股市場。這種預期上的落差,不僅存在於商品市場,也存在於礦商身上,所以在削減投資產能上做得不堅決,債務負擔維持在很高的水平。接下來兩年是大宗商品新增產能的集中釋放期,而中國需求每況愈下,政府推出的基建項目似乎也沒有帶來預期的乘數效應。
筆者認為,商品市場目前在回歸基本面上還有相當的路要走,還有相當的產能要摧毀。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經濟趨向消費拉動,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在未來勢必出現結構性的不可逆轉的大幅下滑,而此仍未被商品世界正確地認識清楚。
至於表現較佳的日本和中國,德盛投信分析,主要係日圓維持弱勢,有利日本企業出口,加上9月機械訂單回流,加上10月以來外資回流日股,外資買超趨勢未歇。(全球股債戰情週報)。儘管中國數據表現分岐。10月工業生產年比成長 5.6%,為半年來最低,而零售銷售總額成長 11%,創今年來最大增幅且優於預期,1-10月 固定資產投資成長10.2%,為2000年來最慢增速。
MSCI宣布半年度指数审核结果。MSCI首次把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纳入其中国A股指数和明晟中国指数。其中,阿里巴巴、百度将加入明晟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增加了228只股票,移除了2只。(連結)加上,雙11的網路銷售大好,儘管阿里巴巴等網路股在美國股價表現不佳,上海指數上周仍是收紅,漲幅值追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