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大關鍵 辨別債券型基金優劣

已更新:2019年6月29日



點評: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超乎預期,市場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12月升息再度攀升,台灣人持有債券基金比重不輕,特別是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債券基金,儘管這兩大類資產因為有較高利差得以緩衝,惟市場一旦乾坤大挪移,無一資產不受影響。

對已持有債券基金者,不妨可依晨星這五個關鍵點,檢視自己的持有,汰弱留強;至於空手者,這五項也不失為挑選債券基金的準則。


 

投資人在判別債券型基金優劣的時候,不妨參考以下幾點。如果一檔債券型基金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現象,投資人須提高警覺。若在多方面都出現警訊,投資人則最好避而遠之。

過度膨脹的殖利率

過度膨脹的殖利率可能意味著潛在的風險。殖利率提供投資人一個基金速寫,反映一檔基金相對於它的淨資產,每年能支付多少年化百分比的收入。然而,投資人應謹記一個原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額外的報酬皆伴隨相對的投資風險。

過度膨脹的殖利率有時明顯可察,就像過去歷史上著名的信貸風險,但有時卻只能藉由短暫的出現缺乏流動性來看出端倪。想當然爾,這些提供最高收益率的債券型基金,也最容易吸引投資人目光,但投資人應避免踏入高收益率的陷阱中,因為往往造成投資人鉅額損失的,多半都是收益率最高的債券型基金。我們發現提供較高收益率的債券型基金,通常於市場環境不佳之際,表現也同樣不理想。比方說,2007年年底收益率較高的債劵型基金,於2008年市場崩盤所蒙受的損失遠高於低收益率的基金。

投資標的過度集中

過度集中指的是甚麼?一檔基金集中曝險於單一發行者?單一產業?單一國家?Eric Jacobson的回答是:以上皆是。在多數情況下,一次享有太多的好處,就好比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2008年金融海嘯時,許多債券型基金持有大量的商用抵押貸款證券化(CMBS),或投資於衍生性金融商品,因而產生超乎經理人所預估的損失。以今年夏季面臨大量賣壓的波多黎各債券為例,一些債券型基金有相當的投資比重佈局於該地區債券。在多年前,聯邦屬地信評等級被推升之時,市場並未提高警覺,且礙於高信評,市場也因此接受標的集中的現象,就如同次級房貸於金融海嘯前讓投資人大幅獲利,但最後卻讓投資人蒙受慘重的損失。

過度使用槓桿操作

曾經有段時間,並不強調槓桿操作,因為過去的開放式基金根本不會使用槓桿投資。然近年來,許多債券型基金多少都會使用槓桿,而金融風暴也突顯出此問題,但投資人無需恐慌。大多數人認為槓桿操作與保證金貸款相似,投資人先建立基本的投資組合,並為該投資組合進行融資,接著運用融資獲得的資金進行投資,以增加投資組合的操作部位。

槓桿作用的關鍵影響在於能放大投資損益,並為投資組合增加波動度。這並非是壞事,但是槓桿比例越大,投資人也因此需承擔更多風險。雖然並沒有一定的規則認定,多少比例的槓桿是過度使用,然一旦槓桿比例超過10%-15%,投資人就應該留意了。

不過,投資組合藉由增加衍生性商品的投資比重,來做為使用槓桿的替代方案,這樣的方式通常並不需要,或僅需要事先準備一部份的保證金。另一方法是,部份基金會謹慎使用衍生性商品,並用短天期債券做後盾,達到增加微幅風險,以換取額外報酬的目的。

實務中,槓桿操作其實不易被察覺,同時基金資訊揭露也可能相當混淆不清。投資人可將基金投資總額除以其總資產,來檢視該基金是否有高比例的槓桿,如果得出來的數值高於1,即代表該基金槓桿比重較大。然而,衍生性商品的槓桿操作較難被察覺,因為它們時常會被用來進行彼此間的對沖。投資人若欲了解基金是否有槓桿部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如果基金公司無法提供令投資人滿意的答案,那就是最佳的警訊。

極端的基金投資組合

這點要強調的是,投資人應盡量避免極端的投資決策。如果一檔基金看起來屬於特定的投資風格,但實際投資標的與其同類型基金相差甚遠,那就是警訊。債券型基金間的競爭相當激烈,經理人也不得不承擔較多的風險,只為了讓他們的商品能較受投資人青睞。對部份投資人來說,這類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相當誘人,但資訊揭露可能更為不足,使得投資人於無形中承擔超乎預期的投資風險。

投資成本

晨星的固定讀者,應已想到最後一個檢視要點:高投資成本。不管投資人的投資組合表現如何,較高的投資成本勢必會侵蝕投資報酬。債券型基金若出現高投資成本,基本上已甚為可疑。投資人可依據扣除所有費用之後的投資報酬表現,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經理人若必須承擔較高的費用比,通常也必須承受較高的操盤壓力,因為相較於其他經理人,他們已先輸在起跑點上了。落後的經理人為了跟上腳步,他們也不得不承擔更多風險,來獲取報酬。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1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