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科技發達的今天,很多數據只要用心google一下,不少好用的資訊都會一鍵擒來。
尤其,近年來金融科技、機器人理財議題發燒,科技好好用,只要有心,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要用資訊,但找到資訊是不是「真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數據提供者若不願意提供、也不主動更新,多半時候新科技未必拿到的最新數據。
中國紫光公司債暴跌,牽動股票重挫,成為國內外財金媒體熱議的話題,紫光公司債有沒有在我的基金投資組合裡,想必是不少基民想要知道的問題。加上,《財訊》社長兼發行人謝金河在11月6日還撰文《小心下一個地雷!亞洲高收益債》,筆者和幾位媒體人自然對基金到底有沒有中國校辦企業如紫光和方正的公司債,深感好奇。
大家就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根據自己專業和自由意志(據說某公會質疑這是數據提供者的付費文,特此申明),分別各自撰寫三篇文章為投資人剖析到底那些基金有中國校辦企業的公司債,相關文章請見連結《利空頻傳的氛圍,這樣擁抱債券基金》 、《紫光美元債暴跌》、《重新檢視亞高收曝險》。若你是基金投資人,一定很高興有媒體整理好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但若你是金融從業人員,碰到這種不利基金表現的投資組合文章,你會如何回應?「天啊,客人看到報導都打電話問銀行理專…銷售通路只好打電話問基金公司,大家都人仰馬翻!」「媒體報導不正確啦!」「媒體引用數據是錯的,我們比重沒有這麼高啦?」
沒錯,這就是三篇文章出來後,筆者觀察到基金業普遍的回應。由於雅虎(Yahoo)和Line轉載《紫光美元債暴跌》的新聞,這個話題成為網路新聞龍捲風,在基金市場吹起狂風。
基金經理人陸續調降紫光債部位,少數已出清。
數據真的錯了嗎?承如筆者一開頭就點出來的,科技再怎麼進步,若是數據沒有更新,能夠搜尋到數據就不是最新的,在紫光美元債這事件裡,解讀自然就比較偏負面。但數據沒有更新,是數據搜尋平台之過?還是數據提供者之錯?還是數據源頭的基金公司自己未提供最新數據給數據庫?
在解答之前,筆者根據各家業者提供最新數據,將之前遭點名的基金,更新其最新紫光的權重,提供有興趣的網友們參考。
表1就是更新數據,部分基金經理人在這次事件爆發前早已清掉和降低紫光部位,其洞燭機先蠻值得稱許,例如安聯動力亞洲高收債在第三季的紫光部位就下降近2個百分點,另一檔亞洲靈活債的比重微增,與整體基金規模大小有關,並非增持。復華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基金在今年6月底就出清紫光部位,富達亞洲總報酬10月底時也沒有紫光部位。另外,富達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境內發行)的紫光部位到10月底降為0.39%,至於境外富達基-亞洲高收益基金紫光部位在10月底僅有0.2%,瑞銀兩檔基金紫光債部位也均有下降。
表1-境內外基金持有中國校辦企業-紫光部位-更新版
TAROBO斥資千萬買數據,解開基金投資組合黑盒子。
近年來,被動式基金-ETF流行,除基金費用率具有吸引力外,ETF資訊透明度高,投資人只要緊盯大盤,就可以知道或推估ETF的可能表現,不像一般主動式基金資訊透明度較低。
在台灣,基民要瞭解自己基金組合的持股持債,只能透過基金月報,但僅揭露前十大持股/持債,境內基金持有比重不及2%,還可以不揭露。紫光持債若是不在基金前十大持有,從一般月報,一般投資人是無法窺見。
值得一提,拜Fintech之賜, 自許為「基金盡職調查的專家」TAROBO-大拇哥投顧公司,其基金資訊平台(連結)問市以來不斷提升功能,最特別一個功能就是能夠揭露基金全部投資組合,對於基金資訊透明度有需求者,只要打關鍵字就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資訊。
例如這次紫光債爆跌,基友若想要知道那些基金有紫光債,可以上TAROBO網站只要在搜索裡打入紫光,對了不是中文,因為是美元債,鍵入紫光公司英文名稱Tsinghua Unigroup或是債券代碼TSIHU,就可以找到那些基金投資組合有這檔公司債。
找到這些基金後,到底基金持有比重是多少,基友只要到各檔基金頁面的〈產業地區分布〉,就可以看到這基金所有投資組合(不含衍生金融商品部位)。如何夠簡單吧!比到監察院和國家圖書館找政治人物的財產申報還簡單,還不必逐頁逐字查詢。
TAROBO可以查到基金投資組合所有持股和持債,主要係該網站每年斥資千萬跟路透社、理柏(Lipper)和晨星等資料庫買數據。值得注意,投信和投顧業者因為基金銷售,也會花錢購買財金數據源,惟TAROBO目前並不是靠銷售基金獲利(以銷售基金財管系統為主,系統和平台好用,才會有利可圖,惟此平台會開放一些普級功能提供註冊會員使用,另有pro級為商業用途,特此說明不在為其招攬業務而在分析現況),但外資的數據資料庫「不是吃素」的,TAROBO使用的數據都是要付費的,但基友不必付任何費用就可以使用TAROBO,查到許多基金相關的資訊,這真的是很佛心。
但為何基金業者批評TAROBO數據有誤呢?筆者一定要說句公道話,當TAROBO告知筆者有這項基金投資組合黑盒子解碼功能時,筆者曾質疑若是數據沒有即時更新,基金投組恐怕不是最新的。
但理柏和晨星是基金業界會優先提供最新數據的兩大資料庫,TAROBO目前也只能就理柏和晨星擁有數據做分析,這也是表1裡面,11 月6日統計出來持有紫光債的42檔基金,有些基金揭露紫光債時間是在2018年底,最新者到2019年9月底,若是基金業者沒有儘早跟理柏和晨星更新,數據只會停留在最新一次更新。根據大拇哥投顧說明,他們每半個月都會跟數據庫確認數據是否有更新。
ETF和網路科技推波助瀾,主動式基金投組終要見光。
科技改變訊息的傳播速度,也顛覆許多產銷體系,從淘寶網和亞馬遜的零售模式都可以窺見,網路銷售讓產品和服務供應者可以跟終端消費者直接連結,仲介者角色愈來愈淡化,基金產銷體系裡,目前仲介的角色在台灣還不易被破壞,但在資訊透明度上卻面臨極大挑戰。
從基金持有紫光債比重來看,除少部分基金的紫光債達3%,易被列入前十大持債,在基金月報就可以看到相關資訊,其他基金一般不會公開揭露相關持股持債細節,當然基金年報會有全部投資組合的揭露,惟投資人靠年報是無法即時掌握基金表現,只能做事後回顧。
基金盡職調查在新科技運用,其實有助基金資訊透明化,但比較遺憾的是基金業者未必能即時提供最新投資組合資訊給數據庫,數據提供,有的業者會堅持依台灣法令執行,有的業者則依數據庫的要求。
但筆者認為,科技網路帶給社會最大福祉就是信息流通,傳播將加速,更有助良好溝通,加上ETF予人資訊透明的好處,在這兩股力量下,主動式基金是否要跟進,這對基金業者投資和經營形成一大挑戰。
在這裡我們再以紫光債暴跌為例說明,在11月1日紫光債遭拋售,國際貨幣基金(IMF)在10月中旬公布全球金融穩定半年報,警告全球低利率鼓勵企業大肆舉債,一旦全球再爆發另一次衰退,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全球8個主要經濟體恐有四成企業債務(相當19兆美元)無法償還,這些債務恐怕在2021年變成超級炸彈。
值得注意,2019-2021年中國企業美元債將出現一波償債高峰期,2019年到期規模逾1,200億美元,加上中國政府去年開始要求校企改革(紫光和方正集團就是校改對象),一年來改革進展不順遂,加上半年報揭露紫光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73.65% ,總負債逾兩千億人民幣(相關報導),偏偏IT產業又是美國這一波科技戰裡的「眼中釘」,這樣脆弱的財務體質和改革未果,自然成為禿鷹狙擊的對象。
紫光從10月最後一周就一直是中外財金媒體最熱議的新聞,在這裡也將近期網路新聞可以google到紫光列表如下:
表2-近期紫光相關新聞媒體報導整理
網路快速傳播,紫光財務問題在這些網路新聞推波助瀾下,變成左右輿論的龍捲風,這暴風只是路過人煙稀少的原野,還是會襲捲人口稠密區?如何降低傷害?
筆者不僅是在自己文章或是接受信傳媒訪談時,對於投資人也有一些建議,在此也要再次提醒基友:看到表1不代表這些基金就會馬上踩雷或基金表現會被拖累,重點是基金投資研究團隊目前如何評價紫光或校辦企業,或是中國企業舉債問題,可預見未來是否有可能出現違約情事,重點是基金經理人如何因應中國債市詭譎多變。這就是面對龍捲風時,基金公司要做好防風和防颱準備,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惟筆者在網路查詢紫光訊息時,儘管中文媒體都是黑天鵝滿天飛,但眾多資訊裡也有亮點,尤其是雅虎有篇轉載彭博報導中國政府將動用近3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中國半導體產業,降低一年必須對美進口兩千億美元半導體進口,很可惜這條消息(10月29日刊出),但卻難敵三天後的市場拋售。
在中美科技大戰裡,半導體生產製造是剛性需求,不論是市場成長或是政府可能的金援,紫光終將有機會成為受惠者,紫光目前資產負債與可能獲得金援或市場成長潛力,可以有天時地利人合的配合,還是天時地利還沒到,債務就壓跨駱駝,這仍需仰賴更多專業研究分析,只是很可惜基金業者僅忙著澄清自己紫光債持有比重多寡,目前尚未有令人信服的情勢分析報告,可以化解龍捲風的來襲。
基金業自己的ESG,滿足客戶知的權利。
基金投資端若是平日做好研究和風險控管,一嗅到市場風吹草動、就採取因應措施,後勤支援團隊也善盡職責,例如紫光債已出清部位,也儘早通報和更新數據,媒體和投資人提問時,能夠做到資訊透明和提出自家研究評估觀點,不僅有助釋除市場疑慮,更能凸顯公司是重視和尊重投資人的權益。
基金產業近年來盛行永續投資(ESG),這種投資主要是側重投資標的重視環境保護(E)、社會責任(S)和公司治理(G),但基金業者用這種標準做投資時,那自己的ESG是什麼?
基金業者應重視數據正確和公開
筆者的看法:基金業者應該要從投資人的角度和權益,展現自己的E-職業道德(ethics)、S-真誠(sincere)和G-公司管理(Governace),這些包括善盡投資職責和道德(例如切忌炒股套利犧牲投資人權益)、誠心誠意對待投資人(例如資訊透明化)、各部門各司其職做好管理(投研部做好基金績效,數據監管通報的後勤支援或對外溝通和品牌行銷),各司其職盡心盡力,才能贏得投資人信心、永續經營。
投資人要的不多,在信託責任(fiduciary duty)架構下,基金業者接受投資人委託管理金錢投資,投資人將自己財富交出去,除期望資本能夠增長之外,就是期望自己辛苦攢下來的本,能夠被公平對待和應有尊重,關鍵時刻(例如紫光案)擁有知的權利─特別是基金資訊透明度,因循苟且造成資訊的錯誤,只是曝露公司管理缺失,也讓投資人對基金的信心逐一消磨殆盡。
感謝有空看到這裡的網友和基友,若是大家有心,讓台灣人的財富留在台灣投資,如何讓台灣基金投資環境邁向更美好和健全,大家都有責任的,筆者以紫光案為例拋磚引玉,一來說明相關基金最新紫光持債比重,二來籲請基金業者要重視投資人有知的權利。
網路時代,網路新聞的龍捲風說來就來,基金業者做好資訊透明化,對資訊飢渴如我者,這是信賴基金業者的關鍵,當然也有基金業者會回應:「善意謊言,未必最終不是好結果。」
好吧,若有業者如是想,筆者也只能回敬這部影片做結尾。某日此家基金公司跟筆者分享<Time Will Tell>微電影要傳達的「善意謊言未必是不好,時間會看見」,但資訊不即時更新、持股持債不必被揭露,或許投資人不會因為單一事件驚慌,但電影是美好的,但現實生活是很骨感的,現實生活裡不是所有人都像男主角都會照顧失明老太太到臨終,一間資產管理公司欠缺誠信、無法實事求是,加上人員流動頻煩,天長地久的承諾和永續經營,猶如緣木求魚。
Opmerk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