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白富美

深耕愛台灣 基金大考來了

已更新:2019年6月30日


境外基金深耕計畫歷年獲准公司

大學指考即將舉行,基金業者的年度深耕計畫在6月底截止報名,這基金業的年度大考,將決定熱銷基金的台灣人(國人)投資比重法定上限是否能夠拉高到七成的優惠,今年新增另一項優惠是中國基金的大陸投資比重可拉高到四成。

 

這項深耕計畫,是基金業者年度的大事,看似與投資大眾沒有什麼大關係。但投資人不時會碰到這種現象:打算要申購基金,明明之前還看到銀行或基金平台有上架可申購,現在想下單卻無法申購。



基金公司深耕 績優熱銷境外基金才能賣

2018年基金理財社群裡熱議下架基金之一,例如貝萊德美元高收益債基金,台灣人投資比重逼近五成,惟貝萊德投信還沒有獲得深耕認可,無法享有國人投資比重可以拉高到七成的優惠,一度暫停投資人申購,近來國人比重降到43.55%(5月底),又開始接受國人新申購。


有類似情況境外基金還不少,例如國人投資規模第三大高收債基金─NN環球高收益基金,目前也是暫停國人新申購。境外基金,一旦國人比重偏高時就暫停投資人申購,比重下降時又開放申購,一下關、一下開,常令投資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但也有境外基金不是因為國人比重偏高,卻碰上兩岸政治文化下的獨特投資規定─限制大陸地區投資比重,在尚未獲得深耕計畫獎勵之前,基金業者又不願台灣規定限制經理人的靈活操作,有的基金被迫在台灣下架,例如表現不俗的安本中國基金。


A股「入摩」後,境外中國股票基金的A股比重勢必會逐步調高,屆時一定會碰到目前政府的限制,若獲得深耕計畫認可,此比重今年將上調到40%。


外資的投信/投顧業者,確保熱銷和旗艦境外基金得以持續在台銷售,就必須根據「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爭取金管會核准。今年金管會放寬審核外資的管理資產規模標準,雖立意良善有利中小型業者適用,惟從金管會列出的資產規模相關條件來看,金管會的美意,恐怕連敵市場的千變萬化。


一定要知道名單 境外基金國人比重50大

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什麼基金已經被台灣人買爆,已超越官方的設限,目前已無法在再接受台灣人申購金額。特此整理提供大家參考。


國人投資比重偏高境外基金─超過七成不再接受新申購


資料來源:境外基金觀測站,截至2019年5月。


國人投資比重偏高境外基金─超過五成到七成

資料來源:境外基金觀測站,截至2019年5月。


國人投資比重在五成到七成者,境外基金能否持續接受台灣人新申購,完全看境外基金公司是否有申請和獲准「深耕計畫」,在這19檔境外基金裡不少都是台灣人投資最多的基金,例如聯博-全高收和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由於富蘭克林坦伯頓集團和聯博投信都獲深耕核准,基金法定國人投資比重可拉高到七成。再以霸菱東歐基金為例,由於霸菱投顧迄今未申請深耕計畫,該檔基金無法再接受新申購,基金一直處於台灣人資金外流。


國人投資比重偏高境外基金─逼近五成

資料來源:境外基金觀測站,截至2019年5月。


國人比重逼近五成的這20檔境外基金,就是最常會出現「時開時關」現象者,通常境外基金總代理會對這些基金特別做資金控管,一旦國人比重快拉警報,就會暫停接受新申購,若比重有下滑,就會接受新申購,表格裡標註「小心」就是指基金申購上因為外資尚未獲得深耕計畫核准,投資這檔基金時要特別注意國人比重會帶來交易困擾。


基金深耕指考 質量考題並重

確保熱銷境外基金在台持續銷售,從這國人持有比重偏高50大境外基金,就可以發現那些基金公司有申請深耕計畫的急迫性。金管會「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七年了,從歷年獲得深根核准的業者名單,部分業者獲准深耕的確有利基銷售,但不少業者將獲深耕視為一種榮譽,跟基金業者年年都有基金獎評比差不多。


金管會今年2月修訂「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2019年2月修訂版)」強調,修正「增加我國資產管理規模」面向的評估指標,就在有利中小型的境外基金管理機構在台據點得以選擇適用,以杜市場悠悠之口─深耕計畫只會讓市場走向「強者恆強、大者恆大」。


根據金管會「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評核境外基金業者有三大面向,第一個面向是提高境外基金機構在臺投資,包括設立據點、投入技術與人力。面向二:增加我國資產管理規模。面向三:提升對我國資產管理人才之培訓。面向四其他對提升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經營與發展有具體績效貢獻事項。面向二的審核指標,看的就是數據,也是市場批評此計畫的關鍵。


這考試除了面向二是量化,一切看數據說話,這些數據沒有拼過,其他三面向考題儘管跟投信暨投顧公會辦再多專業和一般理財教育、校園人才培育、聘僱專職人士再多,儘管報告說得天花亂墜,或是平日努力耕耘,一切也是白做工。而這量化數據的制訂,一直是許多基金公司暨其負責人心中最大痛。


到底這量化數據有什麼奧妙,基優網依金管會規定將數據梳理出來,以下文長,歡迎有興趣繼續閱讀下去。


放寬AUM指標 趕不上2018市場急劇增長

根據金管會深耕計畫有關管理資產規模(AUM)規定、公開數據,以選擇B組在台設有投信的外資為例,39家本土外資投信2018年的平均資產規模(共同基金剔除貨幣型基金,加計全權委託等)共新台幣3.3兆元,相較2017年的2.75兆元,全年總體市場成長20.37%,其中外資投信有20家


投信管理資產規模2018年成長逾兩成,主要係投信大舉發行債券ETF和目標到期基金,推升整體投信管理資產規模和成長率,兩成的年成長率,對於不發債券ETF的外資投信,深具挑戰。金管會2月公布深耕計畫,其中一項修正就是將外資在台資產規模成長率要與市場整體規模相當,修訂前是市場平均值還要加5%,若以2018年水準就是要成長25%。其實,2018年全球市場動盪,基金業者資產規模全面縮水,還有增長者主要來自新募基金。


管理資產規模不到百億者有六家,百億規模以上者有14家是符合申請深耕的外資,但若再依規定,逐一檢視:資產規模在全體排名前三分之一者,2018年數據目前僅有七家合格。


若再以一年平均資產規模是正成長、並有達到整體市場規模成長率,則可再增加三家。至於另一個標準是境內增加要多於境外,惟此標準僅有少數境外基金規模小者如宏利、匯豐中華投信、柏瑞和保德信才有機會,多數外資投信絕對多數境外基金占其業務比重都是五成到七、八成,境內規模要超越境外不易。


外資投信管理資產超過百億者-2018年平均台灣管理資產規模

外資投信管理資產超過百億者2018年平均台灣管理資產規模,資料來源:投信暨投顧公會,2017-2018每月各家公司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共同基金扣除貨幣型基金,加上全權委託金額),再計算其均值,基優網/Fundlover統計整理。
外資投信管理資產超過百億者2018年平均台灣管理資產規模/基優網Fundlover製作

註明:資料來源投信暨投顧公會,2017-2018每月各家公司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共同基金扣除貨幣型基金,加上全權委託金額),再計算其均值,基優網/Fundlover統計整理。


部分外資投信,去年投信業務發展不盡理想,主要係受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之拖累,成長規模顯著外資投信,多半有發行目標到期基金,或全權委託業務有不錯成長。一般公募零售基金更要面臨來自市場通路銷售文化的挑戰,基金成功募集,一旦閉鎖期結束,資產又大幅流失。


2018年台灣管理資產規模,要符合金管會規定,是很有挑戰。除規模外,也可以看過去一年營收不低於投信的中位數,以2018年各家財報顯示,投信當年平均營收是9.46億元,惟各家表現不一,若依規定取中值,則是落在匯豐中華投信,符合申請深耕資格者也是只有12家。


2018年投信營收排行

投信2018年營收排行/基優網Fundlover製作
投信2018年營收排行/基優網Fundlover製作

註明:投信營收排行係根據各家公布的最新財報,惟富達財報會計年度與各家不同,僅截至2018年6月底,*係指鋒裕匯理去年併購未來投信。


金管會另外還給外資兩個方便門:1是境外基金機構是否最近一年有投資我國投信事業所發行基金,全年平均投資達新臺幣40億元;2是境外基金機構國外資金委由我國業者提供投資顧問服務,最近一年平均顧問資產達相當規模。面向二有四個指標,但要獲准必須達成兩個指標,才算合格。由於兩個方便門的數據並不公開,就憑各家基金業者的提出有利數據佐證。


數據會說話 政策美意難落實

不論是營收來看有12家合格,資產規模排序和成長來看,有10家外資有機會,惟扣除合格但沒有迫切需求申請者,或選擇參加「投信躍進組」,例如柏瑞,外資投信可能提出深耕者約8-9家,至於境外基金機構未在台有總代理、但有業務迫切需求者如NN投資夥伴,看起來今年報考者,應與過往相當。


過去六年獲准深耕者─聯博、安聯、施羅德、瀚亞、摩根、富達以及富蘭克林資產管理集團,既然已獲選為模範生,今年料將再提出申請。至於貝萊德、景順、野村總代理NN投資夥伴也是屢敗屢戰,今年也將再捲土重來。


景順投信去年境內資產規模大增198%,響應政策,景順過去六年來都有申請深耕計畫,今年也將再接再勵。據瞭解,金管會發布「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以來,景順集團從2015年起陸續將多項區域總部業務移至台灣執行,例如2016年3月在台灣成立全球分銷服務團隊,2017年2月增設全球投資營運服務部門台北團隊,這些服務團隊的設立,對提供亞太地區交易結算的中後台營運、基金會計等資產管理功能業務貢獻良多,景順目標打造臺灣成為景順集團亞太地區之基金服務中心。


有意願、量化數據卻「卡關」的外資投信,雖是中小型投信的「好學生」,儘管政策也鬆綁,金管會也有意開放更多中小型外資投信參與深耕,恐怕政策美意還是難敵慘酷數據的現實


深耕台灣計畫有成

回應政府境外基金深耕台灣,執行六年來,的確已有成效。其實,深耕計畫出爐時,市場都批評此計畫就是「聯博條款」,防堵聯博-全高收基金不斷做大,聯博預知在台營運情勢險峻,早在2011年(深耕執行2013年)先收購匯達投信,並配合政策努力深耕,2016年終於獲得核可,台灣人最多投資的聯博-全高收基金才得以持續在台開放申購,沒有出現「斷賣」的風險。


另外,各家外資投信努力做校園理財人才培育,例如野村投信與中央大學長期合作,不僅培育莘莘學子,還有不少擲地有聲退休金相關研究報告。富蘭克林投顧經常延請富蘭克林坦伯頓集團專家來台參加投信暨投顧公會舉辦各種投信人才的專業論壇,與同業分享投資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獲核准者努力做人才培育,其實也有不少投信例如安本標準儘管目前資格「卡關」,但在推動投資理財人才培育工作上不遺餘力。


參加申請金管會深耕計畫,其實已是不少外資投信重點工作,惟不少外資併購投信,也努力衝刺台灣在地的管理資產規模,惟台灣銷售文化一時難改,外資投信若沒有提供誘人銷售獎勵金或推後收級別基金,或基金商品設計太重視理論上的「投資人權益」,資產規模要衝大,就會陷入「業績」和「良知」的衝突和內心爭扎


某外資說:「海外母集團配合政策,但目前指標太重AUM和營收,卻忽略業者其他貢獻,不僅台灣負責人說服海外母公司不易,大家一試再試,無法成功,公司上下都灰心,政策美意也打折,更可憐的是投資人無緣申購到好基金。」


深根衡指標與時具進 營收+淨利+稅負貢獻

綜合私下探問各方的意見,加上「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已執行七年,不少外資主管建議,衝台灣的AUM雖然不可偏廢,但公司經營全面質化提升也是很重要,若講究愛台灣、深耕,其實看一家公司營收多少,不如看淨利和繳稅,這也是很明顯可採用指標。


營收可以做大,但錢也可以花很凶,只是這花很凶是給誰?市場常見的母子公司相互回饋的作法:外資投信發行海外基金,海外顧問通常是母公司,顧問費就是台灣子公司回饋母公司合法管道,這費用一高,不僅投資人權益受損(管理費高),台灣公司淨利也萎縮,這也是有人主張要看營收,也要看淨利。另外,政府常宣導繳稅是國民義務,公司法人亦然,繳稅數據更是鐵的事實。


歷年來獲核准深耕計畫的七家外資投信,以截至2018年底的管理總資產規模和財務數據(僅富達財報截至去年7月底)來看,除管理資產規模大,不代表營收大外,其實這些公司淨利表現迴異,,稅負貢獻度也很有「學問」,例如施羅德和富達賺得多,花得多,淨利還低到僅有新台幣60萬和33萬,不必繳稅,還可享稅負補貼。


歷年獲准深耕計畫外資投信過去一年管理資產規模和財務報數據

獲深耕計畫核准七家外資投信的財務數據/基優網Fundlover

註明:基優網根據各家公布的最新財報整理,惟富達財報會計年度與各家不同,僅截至2018年6月底,*係指鋒裕匯理去年併購未來投信。


若再對照,未獲准深者的中小型外資投信,在這裡特別引用基優網整理的2018年管理台灣人資產總規模(境內外和全委)和一些財務數據,做為跟「獲准深耕計畫外資投信」做對照。有些投信真的是「小而美」,營收不是很大,但懂得控制支出,淨利表現好,更重要的是對中華民國的稅負貢獻度高,例如瑞銀投信繳稅竟然比聯博投信還多,安本標準投信雖然在台業務還在拼轉虧為盈,淨利不好,但還是有繳稅,反觀同樣來自英國某外資投信,雖有深耕核准,但稅負還有補貼,這些對比好鮮明。


中小型外資投信AUM規模雖不大稅負上很愛台灣

中小型外資投信AUM規模雖不大稅負上很愛台灣/基優網Fundlover

註明:基優網根據各家公布的最新財報整理,惟富達財報會計年度與各家不同,僅截至2018年6月底,*係指鋒裕匯理去年併購未來投信。


「鼓勵境外基金深耕計畫」實施要邁入第八年,套句總統候選人流行的梗,套在基金業深耕計畫就是要「外資的錢要引進得來,錢要出國比賽拼第一,台灣人才會發大財」,外資投信的母公司願意放資源在台灣,這是良好開啟,台灣的監管政策要求,沒問題都可以配合,但如何質量兼具,指標要如何能精準衡量得出外資愛台灣的心,靠一個AUM和營收,恐怕是不夠的,如何再修訂,筆者只能建言,一切都看為政者的意念。


做為投資人的我們,黑貓白貓,大家只看績效,期望不要好基金都下架,逼得外資跑,投資人的錢只好跟著跑、往外送,這是大家都不樂見結果,期望這些負評都不會發生,台灣明天會更好!

84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