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白富美

安本標準境內外基金轉宏利投信 3Q離台

已更新:2022年7月29日


安本標準投信確定將境內和境外基金移轉給宏利投信,宏利投信除擔任安本標準境外基金在台灣的總代理,托管兩檔境內基金,全案的確切執行時間仍有待金管會核准,惟安本標準集團預定結束在台灣基金業務時間將落在今年第三季。


安本標準投信撤離台灣基金市場,這家來自英國的百年國際基金公司等於是對台灣投不信任票,凸顯外資投信長期在台水土不服的窘境,外資在台經營投信業務面臨挑戰艱鉅,尤其是台灣基金生態體系的先天不良、制度不全;安本標準演出「遠離台灣」,是否有其他業者跟進、掀起骨牌效應,值得密切觀察。

 

根據投信暨投顧公會的數據,截至元月底,安本標準投信的三檔境內基金是安本標準兩岸價值基金、安本標準360多重資產收益基金和安本標準澳洲優選債券收益基金,規模新台幣25.3億元,境外基金則有24檔,台灣人投資金額逾新台幣260億元。

安本標準境內外基金台灣人資產新台幣285億元。

據瞭解,宏利投信接手安本標準投信24檔境外基金,基金規模260億元,境內基金屆時接手代管只有兩檔─360多重資產收益和澳洲優選債兩檔基金,安本標準兩岸價值由於規模約新台幣2.5億元, 將隨著安本標準撤出台灣最終也將清算。


安本標準投資集團2017年併購惠理康和投信,是外資投顧落實「愛台灣深耕計畫」的最後一件的併購案,惟基金業大者恆大的魔咒下,投信業務不易經營,加上國外併購和業務重組,全球營運大改組,安本標準投信2021年市場一直傳言要出售,外資經營投信不易,惠理康和投信退出台灣時,好不容易將投信牌照賣給安本。

安本標準友善投資人級別何去何從?

據瞭解,安本標準投信原本嘗試出售手上投信牌,期望有意配合深耕台灣的外資會接手,惟此如意算盤,若依英國總部發給台灣同仁的信件來看,投信業務連低價出售機會,幾近於零,尤其新冠狀病毒疫情橫掃全球兩年來,更不利併購和新投資的執行。在沒有任何外資願意接手,境內基金業務移轉,依據過去蘇黎士投信和UBS投信做法,恐怕只是象徵性僅以一元售出給接手者,宏利投信接手安本標準兩檔境內基金,應不必花大錢。


值得注意,基富通證券2016年開始營運時,主打是安本的友善投資人級別RDR(安本標準相關基金的代號是X級別),五年的光景,基富通證券成長茁壯,但安本標準投信最後卻是在台灣玩不下去,令人不甚唏噓。依過往境外基金總代理異手,尤其第三方基金,由於總代理經營管理成本,需要分潤,英國友善投資人級別─安本標準境外基金的X級別是否可以續存,值得繼續觀察。

台灣金融生態不良和制度不全,外資投信經營挑戰大。

台灣由於稅制、金融生態通路為大,外資投信要在台灣仿效美歐做法長期經營,絕非易事。美歐外資常以美歐的退休金制度為典範,預期外國政府能夠跟進、推動類似的退休金制度和機制,例如美國是401K(企業提撥退休金)加IRA(個人退休儲蓄帳戶)。


惟美歐基金公司預期,與事實不免有落差,各國政府未必全盤接收,都會根據各自需求和國情推動,以台灣為例,不論是公務人員和民間企業勞工,提撥後一律由勞保金和公務人員退撫金兩大單位管理,境內外資產管理公司只能靜待兩大退休金釋出委外全權代操的機會。


國外退休金,尤其是美國,401K係因企業覓尋資產管理公司為員工量身退休金,退休金市場是自由競爭,政府只做制度規劃和業務監理、不負責投資管理,尤其美國課徵資本利得稅,投資短線進出不利,儲存退休金透過基金管理,又有稅負獎勵和遞延效應,成就美國投資實力和資本市場。


美歐資產管理公司因為制度和稅制獎勵,等於為退休金市場接了自來水管,企業每月為員工固定提撥,都會透過法制和稅制打造的水管,自動流入退休金的大水壩。反觀台灣,退休金主導權是在政府退休金單位,基金公司只有等委外代操釋出機會,儘管贏得代操案,委外經理費低到要流血,代操的淨值計算還不能委外,必須再投資上千萬購買軟體、自已做基金帳務。


全委業務難做,外資轉做零售基金,台灣與美歐最大不同,有價證券交易不課徵證券所得(資本利得)稅,僅有證券交易稅,稅制上鼓勵交易,但基金公司的獲利主要來自基金管理費,基金停留在基金愈久,基金公司才能有穩定獲利來源。


台灣有價證券買賣,炒股挺多支付千分之三的證券交易稅,基金買賣比炒股還划算,沒有證券交易稅,也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國外靠稅度讓投資人長期投資有基金獲利機會,台灣付之闕如,這也是台灣基金業者總是感嘆資金流不住的最關鍵因素,但談證所稅是大忌諱,會丟官、失民心,財政部也是明白人,不開徵證交稅,那就收證券交易稅,稅要收得多,交易一定要熱絡,這也是台灣任何稅制獎勵都,都在獎勵投資人短線交易,例如當沖、期權和ETF的證券交易稅,相對股票便宜(減半以上)。


基金公司做零售基金,沒有稅制加持圈住投資人做長線投資,面臨最大挑戰就是投資人總是隨著市場波動,不斷演出貪婪和恐懼的戲碼,投資人教育做再多,市場幾根跌停板,投資人就大贖回,更難抵擋銷售通路「有目的」的叫進叫出,尤其不少外資投信飽受新基金募集之苦,新基金風光募個幾十億風光成立,一只要閉鎖期一到,基金就要嚴陣以待,投資人基金被通路喊出。


外資對於台灣基金市場頻繁交易,新基金發行募集,基金公司還沒有獲利,通路先賺飽手續費和信託費,閉鎖期一過,基金規模能夠持續成長,僅有少數,多半基金管維護不易,最終就是清算收場。外資投信還願意在台深耕經營,有的是境外基金規模大,可以彌補發行境內基金必須投入的資源,但這對晚到外資就很不容易;事實上,不少早年高價買台灣投信的外資也感嘆,台灣市場的發展,是事與願違。


台灣投信在2000年時的併購風潮大風吹時,質優的投信一股可以賣到84元高價(見下表),如今併購案的價格迭創新低,花大把銀子併購本土投信,如今不少經營規模和市占率卻不如當年。晚到的外資投信,基金產業大者恆大,加上ETF的大崛起,外資在台發行境內主動式基金經營,挑戰愈來愈大,安本標準決定撤出台灣也是必然趨勢。


但有外資投信儘管境內基金業務不易推動,仍願意深耕台灣,就要看經營策略和經營團隊,例如貝萊德,貝萊德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基金業者,台灣投信發行基金很難養大,貝萊德可以靠境外基金、服務法人賣ETF、爭取全權委託業務,截長補短達到獲利方程式。


安本標準遠離台灣,或許只是特例,不會動搖台灣基金市場,也未必會出現骨牌效應,但這給市場什麼樣警訊呢?市場只能各自解讀,做為小小投資人的我,我只關心安本標準境外基金的X級別未來還買不買到?安本標準帶給台灣市場的典範,雖然公司離開,到底有沒有為監理單位和市場帶來衝撞和點醒,台灣未來還會有友善投資人級別的基金嗎?


外資收購台灣投信一覽表

外資併購台灣投信。資料來源:白富美個人長期追蹤和媒體報導整理。

1,929 次查看0 則留言

Opmerkinge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