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白富美

化解碳焦慮 TCDD助企業化碳稅變趁錢

已更新:2023年9月28日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10月1日上路試行,2026年實施碳關稅,研究顯示,第一年台灣輸歐碳關稅約336億元,2045年將擴增到2,600億元,如何將這支付的碳稅的錢,轉化為「趁錢(台語發音賺錢)」,考驗著台灣企業,在這場碳競賽裡,台灣上市公司啟動碳中和的投資計畫,成為投資新主題。

以碳為名和相關主題投資,目前境內外僅有十檔基金,相較對抗氣候變遷這個大主軸,「碳中和」投資主題更聚焦,尤其是歐盟10月1日即將啟動CBAM上路試行,企業在減碳和碳中和的新一輪國際貿易競賽裡,能夠如何做好減碳、碳中和那些企業是贏家,更將成為基金經理人必選的投資勝盃。


根據歐盟CBAN的執行進度,對歐盟出口非歐盟企業,在2025年底前的CBAM過渡期,其在歐盟的進口商需在每年5月31日前,申報前一年進口到歐盟的產品數量、產品碳足跡及原產地國是否已有碳價管制等資訊。在這過度期間,進口企業不需採購CBAM 憑證,但每季需提交CBAM報告。第一期申報截止時間為2024年1月31日。但從2026年起,受管制產業,就要開始繳納與歐盟排放交易的碳價差額,這也就是碳稅。

2026歐盟CBAM正式啟動微收 碳稅一年336億元

根據綠色和平基金會統計報告,歐盟碳邊境稅上路後,估計2045年台廠應付的CABM稅額將從2026年的336億擴增至2,600億。


目前台灣核備與碳主題相關基金,台股相關只有群益和永豐兩家的ETF,惟這兩檔ETF投資標的只限50和40大,惟台灣仍有成千踏萬中小企業。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也是9月20日剛成立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第一屆理事長,她指出,台灣企業在全球產業供應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歐盟CBAM推出,企業領頭羊要帶著供應鏈裡彼此串連的供應商一起減碳,朝零碳/碳中和目標轉型和邁進。


黃釗盈指出,儘管投資時大家都只鎖定龍頭,但龍頭企業背後有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在支持,這也是她和許多關心台灣企業未來的財經科技專家,籌設成立TCDD,期望能夠將更多全球碳排相關議題帶給台灣中小企業,讓他們能夠站在浪頭最前端,迎戰新挑戰、跟上新潮流,同時避免日後被大幅徵收碳稅,進而影響企業毛利。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一成立,也同時舉辦一場「綠經浪潮:綠經浪潮:碳中和的挑戰與機會」研討會,這場研討會由協會理監事和專家們為企業說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執行,以及台灣與歐盟之間碳稅如何拉齊,台灣企業因應出口碳稅譜課徵的因應之道。


台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常務理事蔡宗甫指出,根據台南市進出口公會針對會員的調查,瞭解大家是否因有成立溫室效應內部小組,是否有委外做碳足跡盤查意願,儘管只有會員約22%認為碳足跡盤查對其出口有影響,惟因應歐盟CBAM上路,企業在教育和培訓、資訊透明度和報告、資金需求等方面都有迫切需求。

碳費訂價VS經濟可行性

曾任職美國和台灣環保署、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監事張志偉認為,碳費訂價與經濟可行性息息相關,碳費若訂太低,最後台灣還是要繳交差額給歐盟,但若改善成長高於碳費,企業還有減碳和零碳轉型的必要嗎?


張志偉分析,若是碳費訂太高,企業馬上面臨經費從哪裡來,若做到零碳的協同效益(co-benefits),有什麼抵換額度可以提供嗎?若有需要,如何外購抵換額度?企業如何提高碳權交易抵用碳費,EIA溫室氣體排名增量抵換的比率,這些都需要有活絡市場規模。


儘管不少台灣企業負責人對於採取減零碳轉型,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蔡宗甫坦承不少公會的會員還在靜待政府是否有任何補貼政策。


但張志偉提醒,在歐盟認定,若真的有政府補貼,企業是會被扣分。鼓勵企業啟動淨零轉型,中國、美國、巴西或印度都是採用抵稅,再者企業可以運用發行綠色債券、低利籌措資金,只是目前如何簡化申辦和查驗流程是一大關鍵。

碳稅抵碳權,如何認定是關鍵

蓋稏綠私墊創辦人、台灣碳權白話文運動發起人廖卿惠指出,不少人還是觀望歐盟CBAM,CBAM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意,等同於另一種關稅。國際貿易上,台灣企業在台已繳交碳稅,與出口國要繳交碳費,雖然可以互抵,也可以用自願性碳權,但關鍵就在歐盟會不會承認。


台灣外銷產業當前因應對策,廖卿惠一直在協助做企業做淨零/碳中和的內訓,她建議:

  1. 企業首要盤查產品碳含量,從明星、旗產品開始。

  2. 第二要制定產品製程減碳計畫,含能源管理計、綠(憑)、使用循環材料綠電自發自用是王道。

  3. 敦促產業公協會建立產業資料庫,第三方認證後,要請CBAM承認,環保署碳足跡資料庫數值未必可以直接套用,台灣和國際標準如何融合是一大問問題。

  4. 支持政府徵收高額碳費,反正差額還是要繳给歐盟,不如錢留台灣。

  5. 評估歐盟境內生產據點,可能性考慮三角貿易、歐洲設立加工廠的可能性,例如東歐。

  6. 低碳轉型或是產業轉身,若無法因應零碳的未來,無法做到轉型,不如趁公司有價值時轉身退場。

TCDD小檔案〉〉〉〉〉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於112年9月20日正式成立,成為台灣第一個、目前唯一一個結合碳權和數位經濟雙主流為核心的組織。


2023年全台最有感的關鍵字,尤其是在產業界,首推「碳」這個字,從碳權、碳匯、碳中和、碳焦慮、碳排放、碳洩漏、碳經濟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大家耳熟能詳國際間對於減少碳排放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議題逐漸升溫,逾130個國家宣布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歐盟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更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之重要氣候措施。台灣身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出口佔GDP逾六成,政府支持下,台灣碳權交易所在8月正式營運,意味著企業減碳已成為營運上的「必須(MUST) 」


減碳的必要性眾所皆知,但完美的起手式,多數台灣中小企業是摸不著頭緒,這也催生了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協會籌備處召集人、凱基期貨董事長糜以雍,協會成立後擔任監事表長。TCDD第一屆協會理事長,是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


她表示,TCDD的創立,是結合了一群志同道合,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因為看見一個無比重要的使命,開始思索如何整合這兩大趨勢,用最經濟且實際的方式,打造一個平台,吸引有志之士,共同為台灣的社會、企業和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更環保,又充滿創新活力的未來。


TCDD的組成,除了國內各業好手,更召集了許多旅外的精英,包含德交所、歐交所、金邊衍生性交易所、新加坡碳交易平台、TUV SUD、AI及區塊鏈專家等等,旨在落實台灣在地企業與國際資源的結合,將「CBAM」、轉換為「攜伴」的概念,大家共同攜手,一起面對國際碳關稅這個衝擊企業現有競爭力的巨獸。


TCDD的成立可望為台灣在區塊鏈、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數位科技浪潮下,提供碳經濟全新的機會,以創造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黃釗盈指出,TCDD將透過可溝通海內外碳專家和金融科技專家結合的平台,整合產官學各方力量,共同研討並促進數位化技術及新興科技在碳關聯價值鏈上的應用,讓協會的企業會員能夠在碳權+數位經濟的雙主軸下,解決企業面對碳議題的焦慮、更重要是有具體的解決方案。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第一屆理監事名單



12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